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事
如果我们认为“帮助”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对她的体验变得更加敏感,那么我们把这种“帮助”称作为引导。“玛丽,你采花时感受如何?你是站着采的吗?你的胳膊呢?采的是什么花?什么时候采的?为什么采花呢?你最喜欢哪种花?等这些问题,会让玛丽意识到很多以前想都未曾想过的事。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对所要表达的事物变得更加敏感,是非常有益的。
维克多·罗恩菲德
对自然的写实性再现会让孩子对此产生依赖性,有很多孩子在眼前没有实物的情况下画不出任何东西。事实上,他们已经对实物产生了依赖性,以至于一旦离开实物就会不知所措。但是,一旦这种写实的需求成为一种真正的需求,我们就必须给予尊重。
维克多·罗恩菲德
12——14岁:在该阶段你可以跟他谈心并讨论几乎任何事情。
维克多·罗恩菲德
在该时期,建议尝试讲故事、做游戏或讨论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在初期,绘画形式的艺术创作并不重要。事实上,这段”热身”时间的目的是加强孩子对你的信任,让孩子有机会积累他的体验,并“学会”在特定的时间内关注某种特定的体验。关键是你应该清楚自己的任务: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对周围的环境更敏感。这里的“敏感”是指对情感、认知(指看、听、触和运动等体验)和社会的体验更有领悟能力。
维克多·罗恩菲德
对孩子而言,艺术是平衡智力与情感的必要元素,它是孩子的好伙伴。无论何时遇到烦心事,孩子都会自然而然地求助于这位伙伴;甚至,每当语言变得苍白无力时,孩子都会下意识地求助于这位好朋友。
维克多·罗恩菲德
在此成长阶段,孩子艺术创作的“提高”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建立更具识别度的关系,另一个是对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把握。只有通过增强对事物的敏感度,才能获得更具识别度的关系。
维克多·罗恩菲德
4——7岁:通常在4到5岁之间,孩子开始在他的思维与外在世界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开始描绘人物和事物。正如之前提到的,如果你的孩子在3岁或3岁之前就能做到这一点,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天才”;正相反,这很有可能说明他涂鸦得还不够。如果你的孩子已经6岁了却仍在涂鸦,也不能说明他发育迟缓,这可能仅仅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建立起必要的自信。
维克多·罗恩菲德
对父母而言,需要谨记两件事:一是理解或感受到孩子的需求,二是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
维克多·罗恩菲德
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灵感和灵活性,表扬最终作品是无济于事的,而是需要提高他对各种体验的敏感度。
维克多·罗恩菲德
儿童的一切行为以及他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会对他产生影响。当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把他所有的经验——如思考、感觉、知觉(视觉、触觉等等)——相互联系起来,这种行为对他的个性整合必定产生影响。
维克多·罗恩菲德
故事在你和品牌间建立联系,将品牌人格化。
大卫·尼希尔
经历能够强化你的记忆,而故事(一种被广为分享的经历)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无论结果好坏,人类的大脑天生习惯通过故事去认知、记忆和消化信息。故事帮助我们学习。
大卫·尼希尔
人们总说故事是有力量的,但我那一晚学到了其他东西:与其讲别人的故事,不如从自己的故事讲起。
大卫·尼希尔
分解演讲稿,分段记录时长(例如介绍、概述、额外的细节、故事的元素、数据部分、经验教训以及总结要点)。
大卫·尼希尔
让观众融入你的故事里。让他们和故事产生联系。要记住,最有力度的故事是让观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大卫·尼希尔
人可以拿沮丧的事来开玩笑,只是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平复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悲剧×时间=幽默。
大卫·尼希尔
最好的故事讲述的不是叙述人的故事,而是听众的故事。
大卫·尼希尔
一开始就想好结尾(最有冲击力的一句):最后一句要最先写。之后再去琢磨诱发事件和开头。
大卫·尼希尔
“大脑对无聊的事不感兴趣。”生物学家约翰·梅迪纳(John Medina)在他的畅销书《大脑规则》(Brain Rules)一书中写道,像笑这样“情绪化的举动”能够释放多巴胺,它能大幅提高记忆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大卫·尼希尔
想要故事更吸引人、更容易记忆、更快逗人发笑,就需要包含一些基本元素。“谁想要什么?阻碍是什么?”
大卫·尼希尔
«
1
2
...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
1609
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