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知识
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杜威
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
杜威
没有那个年龄该有的知识,就有那个年龄该有的痛苦。
杜威
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而不是偶然得到的知识,才能具有逻辑的使用价值。有些人几乎没有什么书本知识,他们的知识是同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联结在一起的,因此他们时常能够有效地运用他们所具有的那些知识,而一些博学多识的人,却时常陷入在大堆知识中而不能自拔,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是靠记忆得来的,而不是靠思维的作用得来的。
杜威
每个人都有家庭中儿童的生活,市场上的生活,人与人往来的生活,以及与自然界接触的生活。从这许多生活当中得来的种种知识,种种思想,种种习惯,都是广义的教育。这种广义的教育,简单地说起来,就是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和影响,是可以拿来陶冶人的习惯和性质的。
杜威
教师和书本不再是惟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任何书本或地图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经验;它们不能取代实际的旅行。物体下落的算术公式不能代替掷石子或把苹果从树上摇下来。
杜威
为什么教师要研究心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法一类的科目呢?有两个理由:一、有了这类知识,他能够观察和解释儿童心智的反应——否则便易于忽略。二、懂得了别人用过有效的方法,他能够给予儿童以正当的指导。
杜威
原子,分子,化学的公式,物理研究中的数学命题,所有这些首先具有知识的价值,但只是间接地有经验的价值。它们代表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和别的工具一样,它们的意义只能通过应用来学习。我们不是看了事物就能了解它们的意义,只能通过它们的工作,把它们作为求得知识的方法的一部分,才能了解它们的意义。
杜威
无论做什么事,总要有个目的,即便是学乘法表,也要有目的,但这种目的总是在教师的头脑里,而不在学生头脑里。学的人总以为凡是教师教的,就应该听他指挥,而没有自己的目的。不仅如此,将来学生就以为:无论做什么事,凡觉得地位高于我的,就应该听他的指挥。而在地位高一点的方面,也自以为应该指挥地位低的。所以,做事的目的就取决于在地位高的人,而对教育来说,就将目的和知识分离开来,生出来很多危险。地位高的驱使地位低的,地位低的甘愿供地位高的驱使。所以,教育界中有许多分裂和机械的技能,原因就于此。
杜威
自由是人人不可缺少的,有了自由,就能发现自己的短处。真正的自由、最高的自由是知识的自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了解其意义,就是自由。我们对自由获取的程度,往往和了解事物的程度是相关的。……因为自由一定来自于知识。
杜威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智的研究者,而学生所学的科目又是多种多样的。这个事实说明教师不仅需要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需要教育专业性的知识。……为什么教师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史和各科教学法?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理由是,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否则,学生的反应;可能察觉不出来;另一个理由是,这些知识是别人用过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他就能够凭借这些知识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
杜威
教育是把知识和生活中实际发生作用的价值统一起来的唯一的突出手段。
杜威
教师本身必须有真正的理智活动兴趣,必须热爱知识,这样,于无意中就会使其教学充满生机。一个令人生厌的、敷衍了事的教师将使任何学科变成死物。再则,教科书必须用来作为手段和工具,而不能是目的。教科书的用途在于引出问题,并提供解答这些问题的知识。但是如果在讲课中,听任教科书的摆布,甚至让教科书占据主宰地位,其结果只能使思维变得迟钝。通常,对教科书的材料,应当采用迂迥战术,不宜直接攻击。从字面上去对待教科书,就会使儿童的心智局限于书中已经定型的老套子上。
杜威
真正名副其实的知识,即养成对任何事物都应付的才干,只有通过积极而密切地参与社会活动才能获得。
杜威
只有在教育中,知识主要地指一堆远离行动的信息库,而在农民、水手、商人、医生和实验室的实验人员的生活中,知识却从来不是远离行动的。
杜威
生活是不能用知识了解的,要了解只有去生活;行为是不能用知识了解的,要了解只有去行为。
杜威
定义和分类是科学的标志。它使科学不同于一堆不相关的混杂的知识,不同于使我们的经验产生凝聚状态,而不了解经验作用的种种习惯。
杜威
自从人类有了专门独立的学校教育后,学生所学得的知识,大半都不能应用,因为所学的东西,都不能了解其意义。所以到社会上,总不能派上用场。相反,倒是校外学的,常可以有社会意义,学生知道他学的东西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当儿童要学习重量,就会拿起秤来称称;要知道长度,就拿起尺来量量。但是到了学校里面,只知读书,别无他事,甚至于长短、大小、轻重都不能完全明了。再看儿童在家庭中喜欢用语言表示需要,他觉得语言很重要,不能不用。但是到了学校,就不愿意讲话,反觉得读书识字很苦。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是因为学习方式的不同:一种叫知其有用而学,一种叫不知有用而学;一种是活的,一种是死的。
杜威
如果课文的内容在儿童发展的意识中占有适当的地位,如果它是从儿童自己过去所做的、所想的和所经受的当中产生出来,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业成就和知识接受,那么就没有必要为了引起“兴趣”而求助于各种策略和手法。心理化的教材是有兴趣的——这就是把教材放在整个有意识的生活之中,以便它分享生活的价值。
杜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似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他们缺乏知识的状态正好是一件积极有益的事情。他们至少保持着简单的尝试和判断力,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简单的常识和判断力,使他们具有从现有经验中学习的宝贵能力和素质。
杜威
«
1
2
...
45
46
47
48
49
50
51
...
168
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