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学生
我从这段经历认识出了一个三角形。教师、学生、课本构成三个角。教师是起主要作用的,但必须三角间有线联系,循环畅通;一有堵塞,就得去“开窍”;分散开,就成三个点了。这又是一个立体的三棱锥,顶上还有个集中点,那就是校长,他代表更上面的政府的教育行政和当时当地的社会要求。
金克木
孔子和他的学生说到的人际交往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关于宽容和共存的黄金法则。
许倬云
时间具有教育性。教育者如何安排学生的时间,就如何影响、改变他们生命成长的节律,就如何塑造他们的人生。这是一种独特的时间世界,被命名为“教育时间”。
李政涛
教师需要与学生在商讨、对话中设计教育时间,成为学生自我设计时间过程中的对话者、介入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李政涛
教育中的“显现”与“敞开”是双向的:教师与学生相互显现、相互敞开,因而双向构成、双向玉成。
李政涛
电脑把空间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显现了对个人空间、私人空间的尊重。这是技术赋予的教室伦理。
李政涛
理智上认同每个学生的生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独特、不可替代的,都需要在百般克制、忍耐中,俯下身来,努力去挖掘、彰显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独特价值。
李政涛
好教育,是引导学生既能面向人类的幸福,也能直面人类的苦难的教育,它既是追寻幸福的教育,也是救赎人生苦难的教育。
李政涛
一旦意识到经理和老师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纵他们,员工和学生很可能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然而,我最担心的是,发现这些赞扬的潜在目的之后,人们对于由衷的感激也会心存疑虑。
马歇尔·卢森堡
被考察的应该是学校而不该是学生。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是,学校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必须要有自己的经过批准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由其自己的老师开发出来。如果我们不能确保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从一种形式主义走向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走向另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
怀特海
如何在保留业余爱好者优点的同时,造就专业性人才。我们的中学教育的误区,就是在应该富有弹性的抵挡僵化刻板,在应该严谨严厉的地方却放任自流。所有的学校都要承受这样的痛楚,为了学校的生存而不得不训练学生去应付一些考试。所有用来考察单个学生情况为基本目的的外部考试制度,都不可能有效,而只能造成教育的浪费。
怀特海
我在描述各种解释和方向,就是希望说明:应该引导孩子们的思维。学生应该觉得他们是在真正地进行学习,而不只是在表演智力的小步舞蹈。
怀特海
教育是一种需要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学习无捷径。学习的困难——“见树不见林”,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树林。
怀特海
不管学生对你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在此时此刻被激发;不管你要加强学生的何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此时此刻得到练习;不管你想怎样影响学生未来的精神世界,必须现在就去展示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很难去遵循的一条规律。
怀特海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是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例做出预见——所有这些能力的塑造,不是单靠几张考试科目表中所体现的几条既定规则就能传授的。
怀特海
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临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
怀特海
理论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课程里具有可应用性,这不容易付诸实践,也很难实行。因为其本身就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怀特海
普通文化修养旨在鼓励心智活动,而专业课程则是利用这种活动。不必过多地强调这两者的对立,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在普通文化修养课程中,学生会对某些内容产生特殊的兴趣;而在专业化学习中,课程之间的外在联系也会拓展学生的视野。
怀特海
发展的动因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我们要靠自己探索,靠自己约束自己,靠自己的主动性耕耘收获。老师的作用有两种:第一,以身作则,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第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培养更坚定地目的。人最终成长的动力都来自人们是其价值和重要性的感觉,因此要给予人们各式各样的感觉,例如惊愕、兴趣、崇敬或者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由此引发的价值感能给生命带来难以置信的力量。一旦失去这种价值感,生命便会退回到被动的低层次状态,这一力量最为深刻的表现就是对美的感受,对已实现的完美事物的审美感受。
怀特海
大学教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将真正的自我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其实他也不是多么博学,但他懂得思考,明白如何灵活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慧的增长伴随着知识的削减,因为人们掌握的知识细节会融会贯通,演变成普遍原理。在将来的生活中,人们会根据情况需要,将重要的知识细节再次拾起;但养成将普遍原理烂熟于心并灵活运用的习惯,才算最终拥有了智慧。
怀特海
«
1
2
...
25
26
27
28
29
30
31
...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