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朱永新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朱永新,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所谓大数据,不仅是指数据的数量之大,更主要是指通过对维度交错、来源多元、类型多样的大规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寻求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使人们可以脱离以往常依赖于小样本数据的推测或感性化的偏好性选择,转向基于理性证据的决策。通过对于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提升学业表现。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规划学习的计划,决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路径与方法,随时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检查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朱永新
游戏化学习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和障碍。一是表层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是教师无法拿出大量时间来组织游戏的进行、引导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学生不明白自己在游戏中到底担任什么角色,学生也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或方法,这是人的因素。二是深层的困难和障碍。这体现在动机、行为与成效方面,游戏与学习追求的是不同的目标和境界,如游戏强调的是情感的沉浸,而学习追求的是理智的沉浸,两者时常会发生冲突。三是游戏自身的困难和障碍。游戏具有自愿性和自由性,而学习化游戏进课堂后,成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就无法自由选择,自愿与自由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两者本质上的差异造成了困难与障碍。所以,游戏化学习仍然任重道远。
朱永新
对于游戏蕴含的追求自由与创造、勇于挑战与闯关、遵守规则与约定、享受愉悦与幸福等特有的功能是没有异议的,这就是游戏精神的本质。
朱永新
杜威说:“游戏是儿童的精神态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标志。”美国学者詹姆斯·约翰森等在《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一书中论述了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想象游戏能够锻炼发散思维能力;二是能够使个人获得独特个性,因为游戏是一种表达个体品位和兴趣的方式;三是能够通过游戏与他人建立联系,也是获得自我意识和成为群体一员的手段。
朱永新
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也有人将之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和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自由的时间、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把所有的环境都变成学习的空间。
朱永新
“五大支柱”。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创新进取和冒险精神。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学会改变(learning to change),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
朱永新
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多让人们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地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向谁学习。这是未来教育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朱永新
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内在整合。
朱永新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朱永新
尽管对STEM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以下两个基本特征,学界还是达成了共识。第一,多学科整合。也就是说,从学习的内容来看,STEM课程强调多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按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赫施巴赫教授的说法,主要有相关课程模式和广域课程模式,前者仍然有各个学科的概念,但是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后者则取消了学科间的界限。第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从学习的方法来看,STEM课程一般都以项目学习作为基本支撑,以开放性的真实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围绕项目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朱永新
2016年9月14日,美国研究所与美国教育部联合发布了《教育中的创新愿景》,提出了六个愿景,力求在实践社区、活动设计、教育经验、学习空间、学习测量、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促进STEM教育的发展,以确保各年龄阶段以及各类型的学习者都能享有优质的STEM学习体验,解决STEM教育公平问题,进而保持美国的竞争力。
朱永新
人类文明的延续是教育和灾难的比赛。
朱永新
第一,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老师可以设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但对于如何学、花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应由学生基于个人兴趣和动力自行决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性。第二,为学生提供学习路径(learning paths),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结构化的个性学习计划,让他们不会因为对某一个主题完全不感兴趣而放弃这个主题的学习,但学生可以决定自己学习的深度。第三,让学生不断进行自评和反思,自评没有分数或排名,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确认自己是否掌握了某一个主题或概念。通过自评,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进度,只有当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才介入。
朱永新
在知识学校,每个学生都有一位专属于自己的导师,导师不一定对学生所学习的所有科目都精通,但都是学习行为的专家。
朱永新
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智识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
朱永新
课程本身就是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课程作为生命成长的能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叠加,学校与家庭的碰撞,以各种形式互相作用,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知识与社会生活、师生生命达到共鸣而形成。
朱永新
严格来说,课程应该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是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辅助、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全方位、全过程体系。而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则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师生共同经历的课程,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而是通过他们的共同生命体验,成为有德行、审美、情感和能力的人。
朱永新
人类活动按照重要程度划为五种:(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朱永新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
朱永新
我们与其追问未来到底还有多远,不如关注可能影响未来的每一个小小的趋势性变化。
朱永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