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朱永新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朱永新,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优秀的园丁不会让某一株植物生长得最高、最美或者让某一株植物最长盛不衰,而会“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以涵养整个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美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 。
朱永新
现代教育更像一个照顾花园的工作,父母和老师扮演的都是园丁的角色 。
朱永新
园丁是相对于木匠而言的。传统教育就像在做木匠活,父母和老师扮演的都是木匠的角色 。
朱永新
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的特殊关系,也许最好借用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朱永新
教育是人与人的互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如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教育往往就很难收获成效 。
朱永新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可见以学定教其实就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朱永新
未来学习中心的考试评价将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诊断,是告诉你的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大数据的课程记录和作业观察跟踪你的学习过程,帮助你分析在哪些方面有差距,在哪些方面有提升的空间,指导每个人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朱永新
7现在体制内的一部分教师会成为“独立教师”或“自由教师”,组建自己的教学工作室或者课程公司为学校提供课程,也有不少社会的优秀人才,通过自己的“绝活”和一技之长,为学校提供特色课程资源。
朱永新
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
朱永新
过去我们是知识的消费者,但是未来每个学习者同时是知识的创造者,通过学习来进行创造,所以研究型的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方式。
朱永新
将原有的“先知识后能力”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改变传统大学中按照知识来划分不同院系归属的方法,“能力构建”成为学习的基础和院系设计的前提。
朱永新
未来学习中心的决策机构,将是由学习中心的举办者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父母代表、社区代表共同组成的家校社合作委员会。
朱永新
由“教”走向“学”,由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活动的过程与节奏、内容与方法,将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
朱永新
未来学习中心父母的角色: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创造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管理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参与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施教者。
朱永新
学分银行是指专门的管理机构,授证机构,学习成果认证机构与组织体系,是相应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标准、规范、规则和规定的综合。学分银行以学分为度量学习成果的单位,通过赋予学习成果不同学分的方式,建立学习成果流通工具,用学分的存储和兑换,使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等值转换成为可能。
朱永新
考试与评价的改革不再是简单的给分数、排名次,而是真正能够以可靠的数据为决策依据,以可信的事实为基础,实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全面综合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评价技术的发展,对国家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学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意义和价值。
朱永新
未来的新一代教育评价系统,应该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念和理论为基础,融认知诊断理论,多维项目反应理论和实质性评价理论为一体,集成科学可靠的“评定、甄别、诊断”三大基本功能,不仅可以服务于教育科学决策和管理,而且可以科学可靠的解决因材施教(育才)、因人施教(育人)等问题。
朱永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教育评价大发展,从最初单一的测量功能(第一代教育评价),经过导向目标功能(第二代教育评价)、多元化区分评定功能(第三代教育评价),发展至第四代教育评价——以认知、成长为目的,以诊断和甄别为核心,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全面综合发展的评价。
朱永新
在未来社会,政府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意味着名校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获得更多资源,而且与“差校”相比,可能得到的资源要减少。同时政府的职责就是保底线,保基本,坚持教育资源均衡化,宁可牺牲一点效率,也应该下决心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教育资源均衡化,把薄弱的学校做好,帮助弱势群体有机会进入相对比较好的学校,才可能尽快提升全社会对教育的信心。
朱永新
在未来教育政策的出台,必须听取广大民众的声音,听取他们的利益诉求,特别是政策直接利益相关群体的意愿与需求,并作出适时、适宜的调整,以避免该项政策对教育、对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与冲击。
朱永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