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朱永新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朱永新,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课程本身就是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课程作为生命成长的能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叠加,学校与家庭的碰撞,以各种形式互相作用,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与社会生活、师生生命达到共鸣而形成。
朱永新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这是未来教师的重要特点。
朱永新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现在,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
朱永新
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朱永新
每一个未成年学生的身边,都活跃着积极学习的成年人,成为未成年学生学习的榜样;能者为师的激励,又为每一个未成年学生提供了成为教师的机会。
朱永新
在未来社会,简单的体力劳动、机械的智力劳动,都将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时代将会要求一个具备更加丰沛的情感。独特的创造力。这是外在环境的要求。
朱永新
在未来社会,学习的场所会进一步多样化、多元化,教育资源将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社会财富的累计,通过各种制度的协调,变得越来越丰厚,这也意味着学习中心会越来越多。
朱永新
我们的教育体系,各种教育资源,应该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谁想学,谁就是学生。这是有教无类的最高境界。
朱永新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不仅是把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朱永新
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变革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如果我们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朱永新
未来整个教育的变化,重心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活动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就必须去标准化,必须个性化,定制化。每个学生可以自己来制订学习的计划,确定学习的节奏,定制学习的内容。
朱永新
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不是简单地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朱永新
学校不仅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朱永新
学校不可能包揽教育的全部内容,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将更加多元开放,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所也不再局限在学校。
朱永新
三者的合作构成家校社合作共育的“磁场效应”,会让所有参与者产生精神共振,这将是一种理想的立体化、大教育状态。
朱永新
学校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还是社区的文化中心和文明引擎;家庭不仅是亲缘关系的社会单元,还是孩子的课余学校与亲子乐园;社区不仅是区域生活的共同空间,还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
朱永新
家校社合作共育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共同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产生叠加影响的过程。
朱永新
“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面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讲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
朱永新
未来学习中心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不见能够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使用,而且能够打破现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习过程更有趣,不同的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朱永新
所有的学习机构都可能转变成为有自身特色的学习中心,不同的人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构。
朱永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