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如何
我用七项素质将清醒的员工同不清醒的员工区分开来。前三项是性格特征:无条件的责任感、本性的正直和本体的谦逊。接下来的三项是人际交往技能:真诚的沟通、建设性的协商和完美的协调。第七项素质是前六项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情感掌控。这些素质知易行难。它们看似与生俱来,却挑战着我们对自身、他人和世界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正因为如此,尽管我们多数人都了解这些素质,却不知如何付诸实践。它们是常识,却鲜有人遵守。
弗雷德·考夫曼
当我们为学生事无巨细地安排好整个学习过程后,他们可能学会了该学的内容,却不大可能学得会如何学习,也不太可能学得会学习的技巧、负责的心态,以及主动管理自己学习的素质。
戴维·珀金斯
跨年龄辅导的优点不只是个人关注。在某些情况中,比被辅导者年长几岁的辅导者似乎更懂小一点儿的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困惑,也更懂得如何建立没有威胁性的融洽关系。
戴维·珀金斯
反问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在其他什么地方还会有用?我如何帮助学习者建立起相关的联系?
戴维·珀金斯
“你理解得非常透彻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如何做到的?你怎么知道自己已经理解了它?”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在人们心目中,什么是理解性学习。
戴维·珀金斯
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过程中,你对语法的组织方式会有更好的理解,因此再来理解第三门语言的语法时就会变得容易一些,此时你已经比较熟悉记忆生词和语法结构的节奏了。除了第二门语言本身,你还学会了其他东西,即如何学习语言。
戴维·珀金斯
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都面临着一项最基本、最普遍的任务:如何应对复杂问题。
戴维·珀金斯
激励团队,深谙如何维护一个有益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团队成员才有条件做出那些非线性的与非渐进式的贡献,从而造就非同一般的成果。
约翰·轩尼诗
如何改变习惯选择一件事情,许下一个愿望,并使其具象化。规划一条可持续的路径。确定需求、诱因和替代品。把自己的规划告诉朋友。一丝不苟地稳步前行。自律是通向新的自我形象的桥梁。全面接受新的自我形象,这就是现在的你。
埃里克·乔根森
人生在世,我们从大千世界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和刺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至于如何思考、判断和对待你所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选择权在你手上。
埃里克·乔根森
读书时感受到的困惑,就像运动时感受到的肌肉酸痛。阅读是在锻炼精神的肌肉,运动是在锻炼身体的肌肉。要学会如何阅读书籍。
埃里克·乔根森
对阅读中获得的信息你如何消化吸收并融会贯通?向别人讲解你学到的东西。教学相长。
埃里克·乔根森
如何达到退休状态?第一种方法是存钱。只要存款够多,被动收入(不用动一根手指)就能满足开销。第二种方法是把开销降为零——出家修行。第三种方法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完全乐在其中,有钱没钱无所谓。所以,实现退休状态有很多种方法。
埃里克·乔根森
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古典
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古典
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古典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古典
成年人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方式,“甚至就连相当细微的地方也会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事实上,那些细微的地方可能对影响孩子如何思考尤其有效,甚至比更明显、直接的教学方式更有效” 。
朱永新
我们很容易明白目标导向的行为是值得去做的,毕竟,我们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回报。但是,如何确保动物或孩子能够应对进化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呢?我们总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是被撞坏的膝盖、新的摔跤动作,还是同伴给我们带来的任何惊喜。工程学的研究工作表明,让机器人、动物或孩子有机会玩耍,有机会广泛地探索、随机地行动、傻傻地做事,正是解决之道。
朱永新
孩子可能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这也表明,成年人更多地以“掌握式”对待各种问题,即运用过去的经验,试图快速找到马上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孩子则更多地以“探索式”对待各种问题,即探索多种可能性,甚至包括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
朱永新
«
1
2
...
82
83
84
85
86
87
88
...
178
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