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精神
不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
柴可夫斯基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内耗,别人的一句话,会拿出来反复咀嚼;过度分析、思考以及自我否定。这种精神上的消耗,往往比肉体消耗更煎熬。
稻盛和夫
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惟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史铁生
比金子贵重的是智慧,比智慧梗贵重的是精神,比精神更贵重的是爱,比爱更贵重的东西没有。
杰弗雷·乔叟
有益的钝感,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
渡边淳一
作为电影艺术,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正视生活中的矛盾,艺术地、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追求和理想、痛苦和欢乐,就能够反映出这种时代的精神。
谢晋
读书,正是吸收间接的经验。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
余光中
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读书,正是吸收间接的经验。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
余光中
科学的精神和民主的精神是人类社会的两个主要精神支柱。
杜威
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杜威
我们做一件事情,必先有目的,而要达成目的,则必须要有“精神的集中”。心神不能集中的人,做事往往犹豫不定。我们常听说“集中”二字,却没有真正地理解过,以为凝心聚神于一样东西——比如一动不动地看一本书,或是说一句话,这就是“集中”,其实大错。所谓“集中”,如同聚集军队向中央靠拢一样,乃是一个个活动趋于同一个目的的意思,它是活动的、有次序地持续朝目标前进的过程。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集中力,最重要是要观察学生的精神能不能完全关注于一件事,如果能做到,他们就自然能对学习材料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而不需要有人强迫着学习。但实际上,学校里的很多事情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反而让他们分心,从这里来看,学校教育的弊端就很明显了。
杜威
在纪律和良好秩序的名义下,人们经常使学校的状况尽可能地趋向于单调呆板和整齐划一。桌椅安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军队式的管理。长期地反复阅读同样课本,排斥其他的读物。除了背诵教科书中的材料,其他全在禁止之列;讲授中是如此强调“条理”,而排斥自然发挥,同样地,也排斥新奇性和变化性。在管理制度较好的学校里,这样说也许是夸大了。但是,在以建立机械习惯和行动整齐划一为主要目的的学校里,激发求异精神并使其保有活力的情况是必然受到排斥的。
杜威
内部的精神活动和外部的身体活动之间的割裂,历来的自由教育和功利教育之间的区别,就是这种割裂的反映。一种应该统一社会成员的性情的教育,将尽力统一社会本身。
杜威
呈现给儿童的历史事实必须是真实的,无论学生在根据这些事实编排剧本也好,或是在建造一艘海盗船也好,其细节及主要思路都要和已知的事实相符合。当一个学生从做中学的时候,他精神上肉体上都在体验某种被证明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经验;他所经历的心理过程,与最早做那些事情的人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完全相同。由于他做了这些事情,他明白了结果的价值,也就是说事实的价值。
杜威
对儿童来说,教育本就是一件带有“欣赏”味道的事情,但今天却常常与痛苦、折磨相联系,儿童们见到书就厌恶,就惧怕,其中的原因在哪里?从反面说,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一直缺少“欣赏”的意识和手段;从正面说,就是学校能不能正确利用儿童的欲望。我们要知道,儿童有什么样的欲望,我们就适时朝着什么方向引导,满足他们的欲望,同时进行学习,这也必将能促进他们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使学生知道,他所念的书是对他自己有利的,而不是使他受苦受折磨的,如果能做到这点,学生就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也就自然可以被培养出“欣赏”的态度。
杜威
我是少年!我是少年!我有如炬的眼,我有思想如泉。我有牺牲的精神,我有自由不可捐。我过不惯偶像似的流年,我看不惯奴隶的苟安。我起!我起!我欲打破一切的威权。
郑振铎
我们的国运正处在多事之秋,无论国家和个人的生命,都会达到一种弥漫着初秋精神的时期,翠绿夹着黄褐,悲哀夹着欢乐,希望夹着追忆。到了生命的这个时期,春日的纯真已成追忆,夏日的繁茂余音袅袅,我们瞻望生命,问题已不在于如何成长,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不在于拚命奋门,而在于享受仅余的宝贵光阴,不在于如何浪费体力,而在于如何保存实力,准备过冬。自觉已到达某一境地,安下心来,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也自觉有一些成就,比起往日的辉煌虽然显得微不足道,却值得珍惜,宛如一座失去夏日光彩的秋林,仍然保有耐寒的韧力。
林语堂
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苏东坡传》
林语堂
你不知道落叶的歌是欢笑的歌唱,还是诀别的哀吟。因为这就是初秋的精神,就是平静﹑智慧与成熟的精神,能够以微笑面对悲哀,能够赞赏那使人清醒的冷风——这就是秋之精神。
林语堂
我喜欢春天,但是它太年轻;我喜欢夏天,可是它太骄傲。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因为秋天树叶刚呈嫩黄,色调比较柔和,色彩比较丰富,又染有一丝的忧愁和不祥之兆。它金黄的多彩所要说的不是春天的纯真,也不是夏天的威猛,而是老成的持重和慈祥的智慧。它知道生命的有限所以知足,因它既知道生命的有限,又阅历甚丰,从而绘成了无与伦比的缤纷:绿色象征生命和力量,橙色象征称心的满足,而紫色象征顺从和死亡。月亮照耀着它,反映着月光,树梢显得苍白,然而当落日抚着它,余辉照亮着树梢,它仍然可以嫣然欢笑。清晨的山风吹过,瑟缩的叶子愉快地飞舞到地面。你不知道落叶的歌是欢笑的歌唱,还是诀别的哀吟。因为这就是初秋的精神,就是平静、智慧与成熟的精神,能够以微笑面对悲哀,能够赞赏那使人清醒的冷风–这就是秋之精神。
林语堂
«
1
2
...
49
50
51
52
53
54
55
...
177
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