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世纪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考古学突然间不仅成为一门新的研究过去的历史科学,而且成为掌控未来的一种方式。
西蒙·蒙蒂菲奥里
19世纪的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福音派帝国主义者都曾犯下征用历史事件,赋予它们矛盾的意义和事实的罪行。
西蒙·蒙蒂菲奥里
萨拉丁绝不像19世纪西方作家所描绘的那样,是个自由的绅士,他的傲慢自大赛过野蛮的法兰克人。但依中世界那些帝国创建者的标准来看,他所获得的声誉实至名归。当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他是如何建立帝国时,他说:‘靠诱劝民众,我才有了今天。谁也逃脱不了死神的手掌,所以不要对任何人心怀怨恨。要和民众和睦相处。’萨拉丁貌不惊人,看起来还算朴实。在耶路撒冷,当一个侍卫骑马经过一个小水坑,弄脏了他的丝绸袍子时,萨拉丁只是突然大笑起来。他非常清楚自己能时来运转、飞黄腾达,也会轻易就身败名裂、一溃千里。尽管他的崛起充满了血腥,但他厌恶暴力。
西蒙·蒙蒂菲奥里
一切反浪潮都是猛烈的,我们目前还在反抗上几个世纪的抽象公式。
爱弥尔·左拉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许多弊端。当时有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家伙说:“我买股票是为了晚年,这种方法很灵验——不到六个月,我就觉得自己像个老头了!”
查理·芒格
如果你不愿意平静地应对一个世纪内两到三次50%的市场价格下跌,那么你就不适合成为普通股股东,你应该得到平庸的结果。
查理·芒格
管风琴手就着黯淡的光线坐在台上演奏。从他弹奏的音乐中,我只听得见他自己。仿佛他弹奏的一切都彼此相依,有一种秘密的关联。他的弹奏充满全心全意的虔诚之心,但他的虔诚并非信徒或牧师的虔诚,而是中世纪朝圣者和乞丐的虔诚,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献给了一种世间情感,而这种感情是超越一切个人剖白的。他不厌其烦地弹着巴赫之前的大师作品,还有古老的意大利曲目。所有的演奏都传达了同一个信息,传达了这位乐手心灵中的内容:渴望,对世界最热烈的接触,以狂野的方式与世界再度分离,对自我黑暗灵魂的热切聆听,对奉献的陶醉,对奇妙之物的深深好奇。
赫尔曼·黑塞
叔本华的主要著作是在弗洛伊德出生前四十年出版的,当弗洛伊德(以及尼采)在19世纪中期就学时,亚瑟·叔本华已是德国最广为人知的哲学家。
欧文·亚隆
他对宗教有什么看法呢?叔本华是第一个把思想建构在无神论基础上的重要哲学家,他公然、强烈地否认超自然力量,坚称我们完全活在时空之中,所有非物质的存在范畴都是错误而不必要的建构。虽然许多其他哲学家可能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比如霍布斯、休谟,甚至康德,但没有人敢公然说自己没有信仰。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计要依赖国家和雇用他们的大学,所以不能表达任何反宗教的意见,亚瑟却不曾受雇,也不需要工作,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作。比他早一个半世纪的史宾诺沙也因为相同的理由拒绝地位崇高的大学教职,宁可一直当磨镜片的技工。
欧文·亚隆
21世纪的成熟型社会所需要的是信息综合能力。
藤原和博
猴子咖啡是在19世纪才出现的产品,据说那是世上最美好的咖啡。
斯图尔德•李•艾伦
16世纪的咖啡学者巴鲁丹奴斯(Paludanus)就曾说过:“咖啡可以让人放屁,或是使不通的地方变得通畅。”咖啡便是以这句话闻名于欧洲。
斯图尔德•李•艾伦
16世纪泛神论神秘教谚语:喝一点咖啡的人,不会下地狱。
斯图尔德•李•艾伦
哲学家大卫·本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认为意向性是“一种引导思想走向某种目标、目的、意图的根本力量”。这一说法源于中世纪,因此我想更新该说法为我们现在所用:意向性这种力量引导思想走向其认为有意义的目标,并为此付出努力。
赖德·卡罗尔
《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这是从汉代以来的小孩子上学就背诵一大半的,一直背诵到上一世纪末。
金克木
野蛮未必低,文明未必高。十八世纪的卢梭讲复归自然,并不是倒退而是前进。现在对原始文化改变看法也不只是历史的如实还原而是要前进。
金克木
概括文化,划分类型,虽然出于本世纪,也是古典或古董了。我们为了从所谓东西文化或者中外文化的说法稍稍前进一步,不妨在世界文化中概括出大类型。我看可以概括出三个(当然不能包罗一切)。这是很普通的看法,但也不是持各种观点的人都承认的,只算是概括的一种吧。这三型是:一、希伯来—阿拉伯型。二、希腊—印度型。三、中国—日本型。
金克木
不论怎么说,讲文化的定性、变革、动向,总是反映世界上文化“交会”时产生的所谓“张力”(或说矛盾激化)吧?这是世界性的世纪末的焦灼状态。各国论文化者的目光都是从本国望到世界,或者从外国望到本国;讲的也许是往古,眼光却遥指下一世纪。不论讲得多么抽象或超然,总会有狐狸尾巴在隐隐现现。
金克木
如果说剑桥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镇,牛津则是一个让人仿佛回到了中世纪的古城。
吴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教育评价大发展,从最初单一的测量功能(第一代教育评价),经过导向目标功能(第二代教育评价)、多元化区分评定功能(第三代教育评价),发展至第四代教育评价——以认知、成长为目的,以诊断和甄别为核心,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全面综合发展的评价。
朱永新
«
1
2
3
4
5
6
7
8
9
10
...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