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文明
没有美,就没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
蒋勋
人文的重点其实就是人与文,既关心人,关心人性的涵养,人的理性的培养与人的价值的追求:关心文,关心文化的传承与文明的发展,与人文的两个含义相对应,人文教育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朱永新
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一是让科学知识有温度,奠定学生未来生活基础的同时,满足和保持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二是科学知识有力度,养成学生理性思维习惯的同时体验探索世界的理智感,三是让科学智慧有深度,提高学生发展发现美好事物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四是让科学信念有高度,提高学生对于科学与人类文明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形成社会责任。
朱永新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里师生的一种文明生活方式,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鲍传友
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是人类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肖川
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人类核心价值的浸染,重视理智训练,重视充分和得体的自我表达;好教育也包括学习内容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要的,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是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的;好教育还包括教育过程始终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如果学生处于一种充满支持和鼓励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就更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并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分享对于学习的激情,校园生活是能够令人沉醉与怡然的。
肖川
“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在书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给我们的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律则和文明战胜野蛮的曲折。人是理性的动物。“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人成长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
肖川
种文明从农耕演变到吊诡,在这两极之间进行着野蛮与神经质的斗争:创造的时代那种不稳定的平衡也由此而来。斗争接近尾声,切前景都已敞开,却没有一个能够勾起同时倦怠警醒的好奇。那时就轮到醒悟过来的个人在虚空中发展自我,让理智的吸血鬼狂饮文明那已经败坏的鲜血。
齐奥朗
一种文明,在涉猎了一切问题,在完全扭曲了这些问题以后,要经历的垂死,比起它开初那种处女般的无知来说是更吸引人的。
齐奥朗
一种文明,如果生命成了它唯一不舍的关注点,那这文明也就开始衰落了。巅峰时代从来都只是为了价值本身去培植价值,而生命不过是实现价值的一种中介面已。
齐奥朗
人民从一场生产催眠中苏醒过来,清醒时代揭幕在即,众人操弃的只是些空洞的范畴。神话变回了概念:衰败伊始。而其后果也明显起来:个体都在想话,他把生命转换为目的,把自己提升到一个小小例外的高度。而这些例外的总和,既已构成了一种文明的亏空,也就喻示着消失。人人都达到精明的境界――可是,完成伟大时代之杰作的,难道不是那些上当之人光芒四射的愚蠢吗?
齐奥朗
这运动才是进步,才是希望,才是光荣。要奋发啊!你就是这大军队的士兵,你的书本是武器,你的一级是一分队,全世界是战场,胜利就是人类的文明。安利柯啊!不要做卑怯的士兵啊!
亚米契斯
一所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更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要自觉地服务于一个自由、开放、民主、文明的社会的建设。
肖川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肖川
阳光教育应该是生活教育,像阳光那样照耀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的教育应该基于生活,为了生活。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到本本主义的束缚,我们总是片面地、感性地认为学校只是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的地方,事实上,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我们的教育行为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更为亲切、自然,生发无限活力。我们要建设和创造优美的学校环境,提倡和引导师生追求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我们要把教育延伸到课本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
汪昌兵
建设学校文化五种主要生态形式:(1)优静的环境文化——体现净化、绿化、美化和教化功能。(2)人文的典章文化——彰显法治、规范、人文和激励特征。(3)专业的领导文化——有专业、分权、精细和问责特点。(4)卓越的精神文化——培育宽容、自强和谐和创造的精神。(5)文明的行为文化——展示礼节、和善、唯美和文明的气质。
汪昌兵
自由和可完善性是文明的力量,令人难过和意想不到的是,在文明的谱系中,它们反转为人的天性的败坏。人的自我完善能力,即前面所提的蕴藏在人性之中造成灾变的不稳定因素;它自身不是恶,也不是潜在的恶,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人类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个样子。
严开宏
中国史前文化比过去所知有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七十年代浙江河姆渡、河北磁山、河南新郑、密县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陆续发现,不断证实这一点。将近八千年前,中国文明已初露曙光。
李泽厚
我现在每年买200本书,也就是每年在家里添一个双门书柜,书籍让我的居室和生活拥挤不堪。望着这些新旧不一的“朋友”,我终于发现,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单调的年代,也许没有一个年代的人、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人们——像我们这样的五谷杂粮、精粗不弃,为了求得寸及的进步,我们愿意接受所有的文明形态,这是一个转型年代的特征,我们在思想上左冲右突,其慌乱和惊心宛若物质生活中的所有景象。
吴晓波
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书中凝结的做人之道、治学之道、治国之道,千百年来深深滋养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宋志平
«
1
2
...
10
11
12
13
14
15
16
...
36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