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熊浩
《我是演说家》冠军
熊浩,男,香港大学博士,《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四季冠军,得到APP作者,奇葩说辩手。熊浩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诉讼纠纷解决(谈判、调解与仲裁)及其培训,法律经验研究与法学交叉学科研究。
我们对知识的重要性判断,应该以人生为坐标,而不是单纯的考场。那些最重要的技能配备,因为不考试,往往被学校教育就这么忽略了,但你,不应该忽略。
熊浩
很有趣,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很多知识,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别的用处。很可悲,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很多技能,由于不考试,我们便不去学习。渐渐的会发现,我们成为了考场上的强者,生活中的弱者。
熊浩
没有学习过冲突解决,于是减损沟通之品质,有碍资源之分配,阻挡关系之维持,乃至影响了自己心态的舒顺、平和——说到底,人际沟通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并不会,学校也不教。
熊浩
权利交织的模糊地带,就会滋生冲突。
熊浩
资源有限,而占有资源的欲望是无限的,这是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熊浩
处理冲突,不是天生的技能;管理、处置、转化冲突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修行。
熊浩
纠纷,是一种人性张力状态的法律描述,与之类似,我们也可以用诸如冲突、争端、危机、矛盾、对抗等语词描绘此类状态。
熊浩
如果我们在谈判中,由于缺乏经验、知识、技能,从而需要中立、专业之第三方的协助,这,就是协调。
熊浩
我们建议:在沟通中,思考自己产生这种态度所基于的事实,也就是将这个认知的过程重新“逆序还原”,然后将对话重心放回到事实上,还原到事实上,聚焦到事实上,而不是快速进入状态。
熊浩
认知会经历这样一个历程:事实(Fact)→诠释(Interpretation)→态度(Attitude)
熊浩
事实上产生成功说服的因素被西奥迪尼概括为六个,分别是互惠、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
熊浩
无独有偶,科里·帕特森在他著作的中提醒读者,在对话前务必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我的目的。(2)对方的目的。(3)我们的关系。(4)我应该如何做去实现上面这些目标。
熊浩
冲突有消极的一面——例如破坏关系和耗散资源,这是我们在常识中理解冲突时往往印入脑海的一面;但冲突也有积极的面——如推生变革和促进反省。
熊浩
谈判不是妥协的艺术,而是双赢的办法。
熊浩
不要意气用事,而是先大致了解和研判事情的性质以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配置对应的冲突解决策略。
熊浩
不要诉诸立场,而是诉诸法律、规范、惯例、先例,让客观标准替你说话,你的话语才有可能更具力量。
熊浩
我们在谈判中,双方涉及的利益可能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冲突利益,也就是你多我少,零和关系;第二类是不同的利益,也就是你需要的对我影响不大;第三类的共同利益,也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
熊浩
所谓反馈,不是做决定,而是听到对方的表达之后,对对方的反应和回复。
熊浩
所以,所谓的听觉正念,就是全然在听对方讲话中,不偏移、不离神、有觉知。
熊浩
听到,只是听力无碍;而聆听,则是敬事如仪。
熊浩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