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菲利帕·佩里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
菲利帕·佩里(Philippa Perry)是一位英国的心理治疗师和作家,她以撰写有关心理治疗和个人发展的书籍而知名。著有《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沙发上的心理学》等。
孩子从别人对待他的方式,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当别人对他表达感谢与尊重时,他才真正学会如何说“请”和“谢谢”,之后才会效仿。如果你只是灌输孩子应该讲这些礼貌用语,他可能永远无法心领神会。
菲利帕·佩里
使一个孩子行为得体的方法,不见得能为另一个孩子带来同样的结果。孩子是人,不是机器。我们希望孩子与人联系,培养关系,而不是变成机器人。
菲利帕·佩里
孩子是否会惹麻烦,和父母管教严不严无关,而是和孩子学会这四种技能的速度有关:抗挫折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菲利帕·佩里
采用当下可行的方式(因为当下是基于现实),不要担心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未来是基于幻想),是因应孩子的实用准则。
菲利帕·佩里
输赢游戏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输掉游戏往往令人感到羞耻,羞耻并不会使人变得更谦卑,反而会让人恼羞成怒。那种愤怒会向内转向自我,导致抑郁,或向外转向外界,导致反社会行为。
菲利帕·佩里
你以专制的方式支配孩子,也是在教他以这种方式处事。万一孩子因此以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是正常的、可取的,那怎么办?如果你的教养方式大多是把你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从这种方式学到的关系模式也是有害的。孩子只学到这种有限的角色选择时(“行动者”与“接受行动者”,或者说,“支配者”和“顺从者”),那会大大限制他身为人的潜力。
菲利帕·佩里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所以在行为的背后,你会发现感受。一旦你找到特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并发挥同理心,就可以把那种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你可以协助孩子用言语来表达自己,以后他就不太需要以行为来传达感受了。
菲利帕·佩里
你的任务是解读孩子的行为。与其把孩子分成“好的”与“坏的”,不如去问一些问题。孩子的行为试图表达什么?你可以帮他以更得体的方式沟通吗?他想用身体、声音、言语告诉你什么?你也应该问自己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他的行为是如何与你的行为共同产生的?。
菲利帕·佩里
我们很容易陷入匆忙的状态,于是一段人际关系不是以稳定而平等的节奏来回交流,而是变成一方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处于顺从地位。当我们没有给对方留下回应的空间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如果这变成一种习惯,关系就会迷失方向。
菲利帕·佩里
不要主动去做孩子可以自己学会的事情,那会剥夺他的学习力。在决定提供孩子多少协助时,你要知道逐步推进或鼓励很有帮助。观察孩子以寻找线索时,你通常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是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你去帮他做,那反而剥夺他的力量与能动力。但孩子感到无助时,你若是不帮他,就是对他的感受不够敏感体贴。
菲利帕·佩里
我想强调的重点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步调与你分开,你应该依循他的步调,而不是强迫他接受你的步调。
菲利帕·佩里
我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并让孩子影响我们时,亲子教养会变得很有意义。当你投入心力帮孩子感觉他与你相连,也与他从事的活动或你们一起从事的活动相连时,你就是在培养他的稳定情绪。
菲利帕·佩里
比较敏感的孩子需要黏着你并没有什么不好,想要独处的孩子也没什么不好。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不同的需求。我们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步调发展。帮孩子度过每个阶段的方法,是满足他在那个阶段的人际关系需求。
菲利帕·佩里
孩子觉得亲子关系越安全时,越容易与他人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但只在他准备好的时候,所以别急着让这种情况发生。
菲利帕·佩里
关注孩子也不是要你评判他。孩子需要的是有来有往的对话。
菲利帕·佩里
一些成年人,他们老是处于想要获得关注的阶段。若是得不到关注,他们会觉得很自卑,或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如果你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毫无反应,你就是在训练他们变成那样的操纵者。另一种结果是,孩子完全放弃人际关系,变得孤僻。给予孩子需要的关注是无可避免的,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菲利帕·佩里
观察孩子,倾听孩子,以了解他的心声,也让孩子对你产生影响,这依然很重要。事实上,这对成人关系也很重要。
菲利帕·佩里
注意,你在这些关系中的行为很重要。例如,你会感谢身边的人吗?还是把怒火发泄在他们身上?这些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菲利帕·佩里
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
菲利帕·佩里
争论时,有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
菲利帕·佩里
«
1
2
3
4
5
6
7
8
9
10
...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