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的意义的那个人,而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回答这个关于生命的问题。
维克多·弗兰克尔
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地存在,而是经常决定自己怎样存在,以及在下一刻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维克多·弗兰克尔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稻盛和夫
在每天的工作中,要经常带着“为什么”的疑问,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一点很重要。
稻盛和夫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叶圣陶
整天都钻在屋子里看书。忽然之间好像有一种什么灵感在心里开放,在眼睛里开放。
史铁生
买回一本书之后先看书名,搞清楚这个书是关于什么的,再看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样的。看目录,为的是理解整本书的结构。这本书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尝试在目录里面找出他的结构、大纲、梗概。接下来再看序言或是导论,选一两章最有兴趣的简略地看。
梁文道
作为读者,我们是主动的,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方法,进而有不同的阅读模式。同一本书可以很迅速很简略地读,也可以很认真很细致地读。
梁文道
读书首先要有一种谦卑的态度,这个谦卑不是要放下自己,完全泯灭自己的意见,而是要重新想到什么叫读书,什么是学习。
梁文道
倘若不假思索,囫囵吞枣,一本书草草看过却没有和书的作者产生共鸣,这和没有看过又有什么区别呢?
王蒙
读什么书呢? 应该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文史哲不分家, 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读重要的文学经典。
罗翔
只有非功利性阅读, 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在大量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中, 主人公的失败、困苦、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 他们也曾有跌倒的时候, 你为什么不能跌倒?
罗翔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普遍的答案是,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知识可以让你将来找一个好工作、知识能够让你摆脱愚昧等。
罗翔
你要去寻找什么叫good,然后你才可以去过good的一生,你才可以避免随波逐流,你内心才会拥有一种笃定,你才会拒绝跟别人去攀比,也拒绝被别人所攀比。
罗翔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弗洛伊德
人生下来就得受苦,别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你们文化人不是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什么是甜?没病没灾是个甜,不缺胳膊少腿是个甜,不认字的人认了个字也是甜。
倪萍
无论一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有多高,无论她是否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只要当初她在她的母亲身边必须压抑所有这些需求,那么当她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时,这些需求就会从她的无意识深处流露出来,并在孩子身上寻求满足。孩子也能清楚地察觉到这点,并很早就不再表露出自己的需求。
爱丽丝·米勒
真实自体处于不沟通状态,因为它必须被保护起来,在病人身上没有什么比他的真实自体藏得更深的了。当病人历经苦痛,接近真实自体时,他们身上仍有这么多真挚的情感在掩饰、否认和自我疏离之间夹缝求生,并最终流露出来,这就像是见证奇迹一般。但是倘若我们认为,在病人的虚伪自体后面隐藏着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真实自体,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人是没有自恋障碍的,他只是在有意识地保护自己。
爱丽丝·米勒
如果母亲不仅无法满足孩子的自恋需求,而且她自己的自恋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会发生什么么?她会全然无意识地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自恋地占有孩子,尽管她的初衷是好的。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母亲对孩子没有强烈的情感上的关爱。
爱丽丝·米勒
自恋障碍的病人可能在生活中鄙视过许多人,例如“愚蠢弱小的”弟弟妹妹或者没有教养什么都不懂的父母。所有的鄙视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抑制自己不愿表现出来的情感。鄙视弟弟妹妹,常常是因为嫉妒他们;鄙视父母,能够帮助病人逃避无法理想化父母形象的痛苦。
爱丽丝·米勒
«
1
2
...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
723
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