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愤怒
首先,当一个人说“自己一定要做到”的时候,他并不是说自己一定能做成这件事,而是想表明他有投入和奉献的决心。这个决心和外在世界无关,仅和他自己相关。他愿意投入、奉献多少,都由他自己决定。但是,他决定不了一件事能否做成。就算他有很强烈的愿望想做成这件事,也不能奢望现实会迁就愿望否则就变成了“应该思维”。其次,如果一个人把决心看成愿望,而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事会让他做事更有灵活性。有时候,越是认识到有些路走不通,人们越会找别的路。越是接受现实,人们越能利用现实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在焦虑、抑郁和愤怒中跟现实怄气。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作为成年人,我们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来设计的,宇宙根本不会理会我们的喜怒哀乐。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陈海贤
拖延的间接特性可以保护你不受愤怒情绪的破坏性影响,间接地表达愤怒是控制情绪的一种方式。
简·博克
一旦确定了把欣赏孩子放在首位,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如果你因为没解决好自己的愤怒,导致无法欣赏你的孩子,那就请先专注于把这愤怒解决好。如果因工作压力的问题,没法欣赏你的孩子,那么就要注意采用一些放松技巧和认知技术来缓解焦虑。如果你由于婚姻中冲突太多才很少欣赏孩子,那请先了解一下夫妻关系方面的心理咨询。如果你因为自身的某个问题行为而没法欣赏孩子,那就先与专业人士一起把行为改善到位。如果你是因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导致不能欣赏孩子,那就更多地去参与社交活动。不过你也可能是单纯因为花了太多时间陪孩子,才导致没法欣赏他们。我们人生的最高目标并非让自家孩子能自我感觉良好,但还是要多多注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法欣赏孩子,再照方抓药。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名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另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的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张德芬
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马歇尔·卢森堡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马歇尔·卢森堡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马歇尔·卢森堡
孩子都希望忠于父母的任何一方,在父母之间受到拉扯会使孩子左右为难。如果父母相互配合,沟通良好,而且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仍与双方定期密切地接触,孩子以后的生活会和往常一样,性格也不会变得忧郁或好斗。只要父母之间有明确、积极的沟通,未同住的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会比较融洽。如果父母离异后,其中一方(通常是父亲)渐行渐远,孩子就会感到痛苦、愤怒、忧郁或自卑。
菲利帕·佩里
包容是指看到孩子的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用言语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愤怒,不让他受到愤怒的惩罚或被情绪压垮。
菲利帕·佩里
面对争吵,可以这样做: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与其想着谁对谁错,更应该考虑各自的感受;要定义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感到愤怒时,不是反应,是反思,自己愤怒的原因;接受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
菲利帕·佩里
肯定、认真对待、确认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然后包容。包容是指看到孩子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愤怒,而不是让他受到愤怒的处罚或被情绪压垮。对其他情绪也是如此。启动亲子对话,而不是终止对话。
菲利帕·佩里
当你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提出要求的事情感到愤怒时(或产生其他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挫折感、嫉妒、厌恶、恐慌、恼怒、恐惧等等),最好把它视为一个警报。那个警报不是在提醒你,孩子肯定做错了什么,而是表明你的记忆闸门又被打开了。
菲利帕·佩里
也许你害怕承认,有时你对孩子的怒火就是压不住。你怕承认了以后,会使怒火加剧,导致愤怒的感觉更加真实。我希望你知道,这种愤怒其实并不是孩子触发的,是过往的经历唤醒了深藏你心底的感受,当你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放松下来,也不会因此而连累到孩子了。
菲利帕·佩里
你的孩子越放松(那可能是因为他得到足够的关注),就越容易培养稳定情绪,而不是经常焦虑或愤怒。
菲利帕·佩里
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学会处理愤怒,包括处理父母的愤怒,还有我们自己的愤怒。
罗伯特·戴博德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够表达出对于母亲的失望之情,也就是说,能够体会自己的生气与愤怒,那他便可以保持活力。但这会导致他失去母爱,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等同于死亡。因此,他为了留住母爱而“扼杀”了自己的愤怒。
爱丽丝·米勒
当人们为了同一目标而聚在一起时,他们把自己的痛苦、混乱和愤怒带来,但不是为了诉苦,而是为了寻求摆脱和超越的办法,然后使自己成长。
露易丝·海
爱能解决愤怒,能释放怨恨,能驱散恐惧,能创造安全感。当你来自一个完全爱你的世界,那么在你的生命中,所有一切都会伴随着轻松、和谐、健康、顺利和喜悦流淌。
露易丝·海
科胡特认为,如果我们不把一个客体当成是他自己行为的中心,而是当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那我们就自私地占有了他。如果别人不按照我们的期待或要求来行事,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失望、伤心,就像自己的胳膊突然不听使唤,或者某些理所当然的官能(比如记忆力)突然失灵了一样。突然失去对别人的控制,可能会引发我们强烈的愤怒。这种心态在成年人身上要比表面上看上去更普遍。我们喜欢把它称作一种病态的、不现实的、自私的心态。
爱丽丝·米勒
如果我们过去一直在讨好父母,当我们停止讨好,试图做到一致时,往往会发现父母会愤怒地指责我们。于是我们感到内疚,又回到了原来讨好的模式中,心里却隐藏着愤怒。从治疗师的角度看,父母从依赖到指责,其实说明他们的能量在增加,我们应该欢迎这个变化,而不是感到内疚。指责代表他们在乎你。
约翰·贝曼博士
«
1
2
...
9
10
11
12
13
14
15
...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