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国家
乃天不弃此优秀众大之民族!其始也,得欧风美雨之吹沐;其继也,得东邻维新之唤起;其终也,得革命风潮之震荡。遂一举而推覆异族之专制,光复祖宗之故业,又能循世界进化之潮流,而创立中华民国。……以此世界至大至优之民族,而造一世界至进步、至庄严、至富强、至安乐之国家!
——《民权初步》序
孙中山
今日我们讲民族主义,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底民族主义。彼满洲之附日,蒙古之附俄,西藏之附英,即无自卫能力底表征。然提撕振拔他们,仍赖我们汉族。兄弟现在想得一个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仿美利坚民族底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民族国家,与美国同为东西半球二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孙中山
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924年8月10日)
孙中山
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法国的自由和我们的民族主义相同,因为民族主义是提倡国家自由的。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此外还有博爱的口号,这个名词的原文是‘兄弟’的意思,和中国‘同胞’两个字是一样解法,普通译成博爱,当中的道理,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因为我们的民生主义是图四万万人幸福的,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二讲》(1924年3月16日)
孙中山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的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的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
1923年对广州国民党员的演说
孙中山
中华民国的国家与前清的国家不同,共和国体与专制国体不同。中华民国的国家是吾四万万同胞的国家,前清的国家是满洲一人的国家;共和国体荣辱是吾同胞荣辱,专制政体荣辱是君主一个人的荣辱。
——《在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9月20日)
孙中山
人民群众已经为迎接一个新型政权作好准备。他们希望改变政治和社会处境,以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可悲的生活状况。国家正处于紧张状态,恰似一座干燥树木的丛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使它燃烧起来。人民已为驱除鞑虏作好准备,一旦革命势力在华南取得立足点,他们就会闻风响应。……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与伦敦《滨海杂志》记者谈话,1911年11月
孙中山
一个新的、开明而进步的政府必定要取代旧政府。当这一目标实现以后,中国将不仅能使自己摆脱困境,而且还有可能解救其他国家,维护其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人中间,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大不乏人,我们相信,他们必能承担组织一个新政府的重任,为了把旧的中国君主政权改变为共和政体,思虑精到的计划早已制订出来了。
——与伦敦《滨海杂志》记者谈话,1911年11月
孙中山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复兴,将是全人类的福音。
——《致鲁赛尔函》(1906年11月8日)
孙中山
远观历代,横览九洲,人才之盛衰,风俗之淳靡,实关教他〈化〉。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否则返(反)此。呜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无闻焉,综人数而核之,不识丁者十有七八,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风俗安得不颓,国家安得不弱?
——《致郑藻如书》(1890年)
孙中山
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运命者也。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
——序,姚伯麟《战后太平洋问题》,1919年9月
孙中山
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族之利益。此种目的,与帝国主义却使中国永为其殖民地者绝对不能相容……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凡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者无不败,反之,与国民结合以速国民革命之进行者无不胜。
——《北上宣言》,1924年11月
孙中山
原夫反革命之发生,实继承专制时代之思想,对内牺牲民众之利益,对外牺牲国家利益,以保持其过去时代之地位。观于袁世凯之称帝,张勋之复辟,冯国璋、徐世昌之毁法,曹锟、吴佩孚之窃位盗国,十三年来连续不绝,可知其分子虽有新陈代谢,而其传统思想始终如一。此等反革命之恶势力,以北京为巢窟,而流毒于各省。……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盖必如是。然后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绝,中国乃能脱离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由独立之国家也。
——发表《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1924年9月18日
孙中山
欧美有欧美的社会,我们有我们的社会,彼此的人情风土,各不相同。我们能够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社会才可以改良,国家才可以进步。如果不照自己社会的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国家便要退化,民族便受危险。
——〈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孙中山
诸君学美国,切不可像从前的美国留学生,只要自己变成美国人,不管国家;必须利用美国的学问,把中国化成美国。因为国家的大事,不是一个人单独能够做成功的,必须要有很多的人才,大家同心做去,那才容易。……如果只要自己学成美国人,便心满意足,不管国家是怎样,我们走到外国,他们还是笑我们是卑劣的中国人呀。因为专就个人而论,中国人面黄,美国人面白,无论诸君怎么学法,我们的面怎么样可以变颜色呢?诸君又再有什么方法去学呢?我们要好,须要全国的人大众都好,只要把国家变成富强,是世界上的头等国,那么,我们面色虽然是黄的,走到外国,自己承认是中国人,还不失为头等国民的尊荣。
——〈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23年12月21日
孙中山
说到政治,便要讲国家。国家的责任是设立政府,为人民谋幸福。政府这个东西,近来各国学者有的说是可以保护人民,代谋幸福,主张是应该有的。有的说是干涉人民的幸福,威权太大,应该把他减少,减少至于零便主张不应该有,而成无政府。这项学说在俄国顶发达,因为他们从前的专制政府过于暴虐,要打破他,便主张无政府。究竟政府在人类中是有没有用呢?在座诸君是主张改良人类来救国家的,自然不说政府是无用的。人民在国家之内,国家根基所以能稳固之理,便是在人民的文明进步,互相团结,拱卫国家。人民的文明进步在人民的自身本来可以做得到,不过有了政府,加以提倡和辅助的工夫,进步得更快。所以我们要社会的文明很高,人类进步得很快,政府不是无用的。如果有了良政府,社会的文明便有进步,便进步得很快。若是有了不良政府,社会的文明便进步得很慢,便没有进步。
——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演说,1923年10月21日
孙中山
党所重的是有一定的主义;为要行一定的主义,就不能不重在人。本来旧国家的政治也是重人,现代新国家乃重在法。但法从何来?须要我们人去造成他。所以党的作用,也就不能不重人。党本来是人治,不是法治。我们要造法治国家,只靠我们同党人的心理。党之能够团结发达,必要有二个作用:一是感情作用,二是主义作用;至于法治作用,其效力甚小。
——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演说,1920年11月4日
孙中山
盖专制国通例,国愈强者,其人民之苦亦愈甚。共和国则反之,在共和国度中,其国民利益之增减,视国家之强弱为正比例。国家强盛,其国民之利益日日增多,国家衰弱,其国民之利益日日减少,盖共和国以国民为国家之主体故也。
——在北京蒙藏统一政治改良会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9月1日
孙中山
我既反对那些热衷于把省作为地方自治基本单位的人,也反对那些提议将联邦制的原则应用于各省的人。我全力主张地方自治,但也极力认为,在现在条件下的中国,联邦制将起离心力的作用——它最终只能导致我国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国家,让无原则的猜忌和敌视来决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宣布和平统一英文宣言〉,1922年8月17日
孙中山
为什么要把向来统一的国家再来分裂呢?提倡中国分裂的人一定是野心家。
孙中山
«
1
2
...
31
32
33
34
35
36
37
...
107
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