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国家
中国现在有一个让全世界嫉妒的事情,就是很有钱,民间也有很多钱,国家也有很多钱,这个钱怎样高效率的使用起来。举个例子,上次金融危机的时候,如果我们有一个基金可以在国外投,其实最好的办法不是抄国外公司的底,而是就买腾讯、买百度的股票,收益一定会很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聪明人不少,但是很多制度把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
熊晓鸽
政府的职责是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公正和提供公共产品,而非干预经济运行。
亚当·斯密
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其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64、“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越高,其国民的道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就越高。
亚当·斯密
把资本用在农业上,比用在制造业上更能增加国家的财富。
亚当·斯密
国际贸易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互利共赢。
亚当·斯密
贸易是一种互利的行为,它促进了国家间的繁荣。
亚当·斯密
节约对于私人来说可以增加财富,但对于国家来说可能会导致贫困。
亚当·斯密
每一个国家的繁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
要对一个国家形成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们必须把同一个国家的相距久远的两个时期进行对比。
亚当·斯密
那些给世界带来了宗教自由的伟大作者大都坚称:良心自由是一项不可废除的权利,并彻底否定了‘个人有义务向他者解释自己宗教信仰’的观点。然而,人类天生对自己真正关心的一切不容异议;除了个别宗教观念淡漠的地方,人们因厌烦神学争论而赞成宗教自由之外,宗教自由在任何国度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几乎所有宗教信仰者心中,对信仰自由义务的承认都是暗自有所保留的;即使在那些最宽容的国家,情况也是如此。
约翰·穆勒
现在国家的责任就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你是东北人,你们介乎日、俄红白这两大帝国主义势力之间,你们很难应付,尤其是你们东北的年轻人,责任就更重。
1925年,孙中山在病榻前对张学良说,指出苏联是红色帝国主义。
孙中山
革命的方法,有军事的奋斗,有宣传的奋斗。军事的奋斗,是推翻不良的政府,赶走一般军阀官僚;宣传的奋斗,是改变不良的社会,感化人群。要消灭那一般军阀,军事的奋斗固然是很重要;但是改造国家,还要根本上自人民的心理改造起,所以感化人群的奋斗更是重要。
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1923年10月15日
孙中山
党员之于一党,非如国民之于政府,动辄可争平等自由,设一党中人人争平等自由,则举世当无有能自存之党。盖党员之于一党,犹官吏之于国家,官吏为国家之公仆,必须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绝对服从国家,以为人民谋自由平等。惟党亦然,凡人投革命党中,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则当先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为国民谋自由平等,故对于党魁则当服从命令,对于国民则当牺牲一己之权利。……是以此次重组革命党,首以服从命令为唯一之要件。
《致陈新政及南洋同志书》(1914年6月15日)
孙中山
从事革命事业,非成功,即成仁,二者而已。成功则造出庄严华丽之国家,共享幸福。不成功,则同拼一死,以殉吾党之光辉主义,亦不失为杀身成仁之志士。虽然均一死也,有泰山、鸿毛之别。若因革命而死、因改造新世界而死,则为死重于泰山,其价值乃无量之价值,其光荣乃无上之光荣,惟诸君图之!
〈军人精神教育〉,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
中国,由于它的人民性格勤劳和驯良,是全世界最适宜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在短期间内,它将跻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我的回忆》(1911年11月中旬)
孙中山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
孙中山
实现社会革命可能是很困难的,但革命成为事实的时候是迫近了。我们并不想揣测革命的实现会对国家带来多少激烈的手段和危险。
——在南京中国同盟会会员饯别会演说,1912年4月1日
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图工商业的发达,一面是要图工人经济生活的安全幸福。
《要图工人经济生活的安全幸福》,1919年6月
孙中山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秋冬间)
孙中山
党之用意,彼此助政治之发达,两党互相进退。得国民赞成多数者为在位党,起而掌握政治之权;国民赞成少数者为在野党,居于监督之地位,研究政治之适当与否。凡一党秉政,不能事事皆臻完善,必有在野党从旁观察,以监督举动,可以随时指明。……盖一党之精神才力,必有缺乏之时,而世界状态,变迁无常,不能以一种政策永久不变,必须两党在位,在野互相替代,国家之政治方能日有进步。
——《在东京留日三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3月1日)
孙中山
«
1
2
...
30
31
32
33
34
35
36
...
107
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