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体验
利益与立场之间有一层隔膜,这层膜就是自以为是。别人的利益、需要、问题,别人的生命、体验、认知,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其实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很容易搞错,其实我们在询问和聆听之前并不了解。走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走到对方真实的需要和利益之中,这就是破除立场,了解利益的过程。
熊浩
诗人米尔·科马尔·乌迪恩·马斯特说:“静坐而驰骋于精神世界;我在书中自能得到此种好处。美酒一杯令人陶醉;当我沉醉于奥秘学说的琼浆中时,便体验到了这种乐趣。”
梭罗
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完全不同的意思。“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
艾瑞克·弗洛姆
我们的社会由官僚主义的管理者和职业政治家所操纵;人们为集体暗示所支配,他们的目的就是多生产,多消费;人的一切活动都服从经济目标,手段成了目的。人便是机器——丰衣足食,而毫不关心人之为人的特殊性和机能。如果人们能够去爱,他一定被置于崇高的位置上。经济机构便要服务于它,而不是相反;他便能够分享体验,分担工作,而不是至多只分享利润。
艾瑞克·弗洛姆
这就导致了如下结论:人们不会把试图在思维中找到答案当作最终目的。思维只能把我们引向知识,而且是不能予以我们最终答案的知识。思维的世界矛盾重重。能够把握世界的唯一途径最终不在于思维而在于行动——即实践,在于对同一的体验。因而矛盾逻辑导致如下结论:对上帝的爱既不是思维上认识上帝,也不是爱上帝的念头,而是与上帝同一的体验行为。
艾瑞克·弗洛姆
移民还有另外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与重组式创新的概念密不可分:他们体验了两种文化,所以有更大的空间去接纳各种思维和想法;他们充当沟通的桥梁,成为“思想繁衍”的推动者。这样一来,局外人的视角赋予了他们质疑现状的能力,多样的生活经历则有助于他们找到组合式创新的答案。
马修·萨伊德
这么多年来,汲汲贪婪于各种无形体验的我,早就在食物里酒饮茶饮里,还有旅行里书海里,将所有心神气力与热情纵情抛掷燃烧殆尽;于是,回到有形物件上,宁愿只和最熟悉熟稔、且多年来逐渐摩挲累积出深厚默契与情味情致的旧相识相伴相处相依。不需磨合、不需试探、不需摸索、不需从头适应,自由自在洒脱放开,任性直觉率意如常如昔生活作息起居……仿佛窝在一个舒服得宛若无着无物无挂碍无负担的安稳天地里,人与心定了、静了,才有力气有余裕有空间,在这纷呈大千瑰丽世界里尽情张看、徜徉,同时,自得自乐前行。
叶怡兰
哲学和科学,用理性的思考铺路,以求达到的永恒是真。诗和艺术,用情感的体验铺路,以求达到的永恒是美。宗教和道德,用意志的自律铺路,以求达到的永恒是善。人类精神的这三种形式,在教育中融汇,教育的目标正是要使理性、情感、意志这三种精神能力得到良好的生长,培养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李政涛
四种过滤程序——生理、语言、文化和个人情况——共同塑造了我们的心智模型。反过来,心智模型又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思考、感受和行动。它们决定着我们与什么人结交、与什么人疏远,以什么方式思考、排斥什么思想,采取什么行动、对什么行动不予考虑,判断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接受。由于心智模型的巨大力量,我们只能在其限制内生活。意即,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体验现实中,这种现实出现在我们的理解层面。由于我们背景各异,我的体验现实永远不会与你的体验现实完全相同。我们每个人的心智模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客观世界中,但由于我们的心智模型有异,我们每个人都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弗雷德·考夫曼
人类清醒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抽象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智力,超越具体的体验,去理解、判断和推理。
弗雷德·考夫曼
很多常规的教育都缺乏门槛体验。这就像学习拼图时只看零片,而永远不把它们放在一起,或是只了解拼图规则,却从不去触碰那些一块块的零片。相比起来,在一开始就接触某种版本的全局游戏要更合理,因为这会使你的努力更有意义。你也许做得不太好,但至少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戴维·珀金斯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一些小方法,让他们有机会坐在驾驶座上,要为他们创造门槛体验,让他们了解驾驶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我们要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门槛体验。想要教他们驾驶,不让他们开车是不行的。
戴维·珀金斯
无论是创业、健身还是恋爱、交友,我始终都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专注于事情本身,体验过程,享受当下。神奇的是,当专注于事情本身时,你反而能做得更好。
埃里克·乔根森
人生在世,我们从大千世界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和刺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至于如何思考、判断和对待你所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选择权在你手上。
埃里克·乔根森
父母没办法把智慧直接传授给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最佳因应之道,就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生活领域得到默会知识。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实践智慧人生,鼓励孩子思考不同的情境,了解别人的观点,在面对人生挑战时,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乔纳森·海特
养成好习惯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挡过程。对儿童来说,关键的因素是主体体验。就是说要孩子自己体验到,按照好的习惯做就成功就快乐,按照坏的习惯做就失败就痛苦。
孙云晓
给孩子尽可能多一些体验的机会,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注重发现孩子特有的潜能优势。即使孩子的优势并非父母所好,也要给予特别的尊重和支持。
孙云晓
人总是有向善/向乐心理,趋利避害是人的心理常态。因此,培养好习惯,我们要让孩子体验到坏习惯的丑陋,不能容忍。
孙云晓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热爱学习!孩子只要爱学习就有希望,而且爱学习的孩子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够持久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比分数重要。
孙云晓
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古典
«
1
2
...
23
24
25
26
27
28
29
...
53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