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实践
我主张他们不应该以生活为游戏,或仅仅以生活作研究,还要人类社会花高代价供养他们,他们应该自始至终,热忱地生活。除非青年人立刻进行生活的实践,他们怎能有更好方法来学习生活呢?
梭罗
一个旅行者问一个小孩子,面前的沼泽是否有坚硬的底,小孩子回答说有,然而旅行者的马刚踩上去便被陷到肚带,他问小孩子:“刚才我听你说沼泽有坚硬的底。”“没错啊”,小孩子回答,“不过你现在距离底还不到一半呢。”社会的沼泽和流沙同样如此,不过要了解这些,除非他是老小孩了。只有在很困难才能实现的情况下,或者千载难逢的机会时,把心里想的事情说出来并付诸实践,那才算是好的。
梭罗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的房子是完美无缺的。帕德农神庙、圣彼得大教堂、哥德式大教堂、豪华宅邸、茅舍,这些也都是一种不完美想法的不完美的实践而已。谁愿意居住在里面?也许,在众神眼中,村舍要比帕德农神庙更加神圣,因为他们俯视时,不必特别眷顾正式供奉着他们的神龛,而且村舍应该是庇护着大多数人类的最神圣的住房。
梭罗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
智慧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犹如一朵重瓣的玫瑰,虽然花色艳丽,香味馥郁,凋谢了却没有种子。
叔本华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
被谄媚冲昏了头脑的名流们转而寻求犹太教神秘主义哲学和科学论派的解释。他们听到那种陈腐的谬论感到很受用,这种谬论认为精神必然是奇特而神秘的,而不是实践的、物质的。毕竟,名流们和有钱人想要逃脱的正是表现为私人飞机和成群保镖的物质。以此炫耀出他们的更名流和更有钱。
特里·伊格尔顿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切勿轻易答应别人;既经允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乔治·华盛顿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乔治·华盛顿
实践“以客观世界为前提,作为他物的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
黑格尔
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
黑格尔
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与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实践这种跨科学的方法,你们中的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阴影中。
查理·芒格
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我懂得这个道理,并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
查理·芒格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
王树国
教育也好,教学也好,我们的教师需要智慧!什么是智慧?知识不是智慧,技能技巧不是智慧。智慧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善良的心;二是现实的生活实践;三是深刻的思考。我们理应追求教学的智慧!
薛法根
中国现代法治不可能只是一套细密的文字法规加一套严格的司法体系,是与亿万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心态以及行为相联系的;要建立法治,在一个维度上看,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行为的确定预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几位熟悉法律理论或外国法律的学者、专家的设计和规划,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国人将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运用他们的理性,寻求能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解决各种纠纷和冲突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在人们互动中逐步形成一套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规则体系。
苏力
由此,我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样的命题在理论表述上是不够精密的,就其自身来说,是与我们所接受的其他理论命题冲突的,必然导致对法律传统的虚无主义。在实践上,他也更容易令人误认为,只要多立法,加强执法,就可以促成和发展市场经济,因此轻视了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苏力
因为在我看来,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确立一种威权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从这个角度看,界定权利和建立权利保护机制的权力应当是分散化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更多地考虑当事人的偏好,而不是依据一种令人怀疑的普遍永恒真理而加以中心化。
苏力
如果一切值得弘扬的中国文化中的因素,仅仅因为它们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外国的某种理论或实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从外国照搬,有什么理由要从中国文化之中寻求那些所谓的“萌芽”呢?这种做法的背后仍然是缺乏自信;如果条件恰当(例如熟悉外国文献、精通外语),无须改变立场就可以从中导出“彻底砸烂中国文化传统”的结论和做法。除了学术上、理论上、认识上没有想透之外,这种做法,往往并非出自并追求对中国文化传统本身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而是出自一种“我们先前也富过”的阿Q精神,甚至是潜意识地出于对各种自我既得利益的维护。 真正的贡献,只能产生于一种对中国的昔日和现实的真切且真诚的关怀与信任;相信并假定:过去和今天的任何人(包括西方学者)都大致和我们一样具有理性,他们的选择也同样具有语境下的合理性。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现实,加以学术和理论的概括总结;对自己的研究发现抱着一种不断反思,既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随时准备在新的、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面前放弃自己的结论,接受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和观点。
苏力
«
1
2
...
30
31
32
33
34
35
36
...
46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