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可能
敢想的人,在一开始就获得了赢的可能。
张萌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你不行’,别让他人的声音定义你的可能。
岸见一郎
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被机器代替。
李笑来
依靠出租时间是不可能致富的。你必须拥有股权(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埃里克·乔根森
任何平凡的孩子,假如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都有变成杰出人才的可能。
简·尼尔森
事情在变好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
简·尼尔森
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可能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
简·尼尔森
如果孩子习惯了父母的说教和惩罚,他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这时,你应该说:“你是一个很会解决问题的人。为什么不想一想呢,半小时以后我们再碰头,看看你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简·尼尔森
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操纵策略不起作用之后,他可能会再次试探——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方法,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强度将会逐渐减弱,不良行为再次出现之前的平缓期也将会越来越长。
简·尼尔森
对于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做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得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
简·尼尔森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简·尼尔森
一个孩子可能在潜意识中认定“我是一个坏孩子”,继续扮演“坏”的角色;而另一个也认定自己“坏”的孩子则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爱。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简·尼尔森
班会要避免的一些态度和行为:1.不要把班会当作说教的另一个平台。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要尽可能客观,并且不要评判。2.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过度控制孩子们的手段。孩子们会一眼看穿,而且就不会合作了。如果你想让孩子们知道,你认为他们太吵闹了,你就问:“有多少同学觉得现在太吵闹了?”如果你采用双向提问,会尤其有效。如果你问了有多少人认为太吵闹,就还要问有多少人认为不算吵闹。你越少表露你的看法,孩子们就越能做到自己思考。
简·尼尔森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收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简·尼尔森
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最初的毫厘之差可能会导致儿童成年后的千里之“谬”。
蒙台梭利
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本能,这种本能对儿童的影响力非常惊人。如果这种本能受到破坏,就有可能使儿童变得体弱,缺少活力。
蒙台梭利
成年人若是起了冲突,想要通过“解扣”来恢复原状基本是不可能的。
李天田
领导水平高低,不是我们能判断出来的。有时候,我们觉得领导水平不高,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全局。
李天田
第一步,穷尽自己的已知。第二步,盘点自己的未知。第三步,尽可能探寻自己的已知。第四步,探寻你们双方共同的未知。
李天田
海明威:“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单。”
李天田
«
1
2
...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
417
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