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充分发挥本性,不被见闻束缚心灵。
一切事物都完备地存在于我心中。反观自身而达到真诚,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求学的人必须先认识仁。仁就是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
天地之间,只有感应这一种关系而已,还有什么别的事呢?
心要安放在身体里(指心要专注内守)。
学习达到快乐的境界就成功了。
仁爱的人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整体,没有一样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心要安放在身体里,念头不越出本分,行为不超越规矩。
道之外没有其他事物,事物之外也没有道。
学习贵在专一,不以涉猎广泛为能。
人心容易偏离正道,道心微妙难明,只有精研专一,才能持守中道。
求学的最大益处,在于自我改变气质。
学者必须自信,既然自信,无论如何也无法被剥夺。
不偏不倚叫做中,不改变叫做庸。
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偏不倚叫做中,不改变叫做庸。中是天下正确的道路,庸是天下不变的法则。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心中都具备这样的理。
万物都存在于心中,心中充满道理,充塞宇宙的也无非是这个理。
心的本体非常广大,如果能充分发挥我的心,就能与天相同。
收敛精神,自己做主。
这个理存在于宇宙间,本来就不因为人的明白不明白、实行不实行而有所增减。
万物都具备在我的心中,反躬自问而诚实,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保卫国家政权,是那些君主和臣子等享受俸禄的人谋划的事;保卫整个天下,即使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也有责任参与。
人在学习上,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文章之所以不能断绝于天地之间,是因为它能够阐明道理,记录政事,体察民间疾苦,乐于称道他人的善行。
亲眼目睹世道的变化趋向,才知道国家治乱的关键必定在于人心的向背和风俗的好坏。
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为万世开创太平局面,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君子做学问,目的是为了明白道理,拯救社会。
文章必须对天下人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