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投资者
伟大的古希腊诗人阿奇劳哲斯曾说:“狐狸多技巧,刺猬仅一招。”狐狸奸诈、狡猾、诡计多端,代表拥有众多投资专家的金融机构,它们知道关于复杂市场的诸多情况和精妙的投资策略。刺猬,当它滚作一团时,全身尖锐的刺会变成它不可战胜的盔甲,代表只知道一件大事的那类金融机构:保持长期投资成功的精髓是简洁。金融界中老谋深算的狐狸告诉投资者,只有依靠他们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投资者才能生存下来,这正是狐狸存在的价值。随之产生的成本会将即便是最狡猾的狐狸能产生的价值都消耗殆尽。刺猬明白真正伟大的投资策略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复杂或者多么聪明,而是因为它非常简洁,并保持极低的成本。刺猬广泛分散投资风险,买入并长期持有,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程度。
约翰·博格尔
投资者将要面临的下一个严峻考验就是在投资组合中选择最恰当的资产配置方式。股票的目的是提供资产和收入的增长,而债券则是保持现有资产和现有的收入水平。考虑刚开始投资时将资产分配为一半股票一半债券,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则考虑将投资股票的份额提高:你仍然还有足够时间进行财富累积;你用来进行高风险投资的资金保持在适度的水平;现有收入对你影响不大;你有足够勇气来面对经济繁荣和萧条,并能以平常心待之。
约翰·博格尔
塞万提斯曾警告我们,“千万别试图在草堆中找一根针。”大多数投资者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基金过往业绩,关注媒体和电视新闻以及来自朋友的小道消息,还有夸大其词的基金广告和来自用心良苦的基金评级机构的报告。事实上,对预测基金未来可能的收益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你不能肯定你的投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分散风险和进行多样化投资。当你认识到了找这根针有多么困难,只需买下整个草堆。
约翰·博格尔
两类差异很大的烘焙类食物——贝果面包和甜甜圈,正好代表了股市收益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元素。将贝果面包看做股市中的投资收益,即股息收入加上盈利增长。松软可口的甜甜圈也代表了价格发生实质性变化后得到的投机收益,而投资者非常愿意为所获得的投机收益支付一定金额。长远来看,投资回报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当然也吸取一个教训:好好享受贝果面包的健康成分,不要期望甜甜圈的甜味或酸味能够长期起作用。
约翰·博格尔
绝大多数投资者——既包括个人投资者也包括机构投资者,通常都是基于最近的数据和过去久远的教训来做出投资决定。投资者不应该无视过去,但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种特定的周期性循环会永远存在。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仅仅因为个别投资者坚持要“打完最后一场仗”,不代表你也要这么做。这种做法很快就会失败。
约翰·博格尔
股市和赌场事实上非常相似。跑赢股市和赌博都是零和博弈,但是仅在支付必要费用之前。一旦向金融中介支付了高昂费用后,对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跑赢股市必然是输家的游戏。同理,在庄家抽走佣金后,对所有赌徒作为一个群体来说,想要赢走赌场的钱必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投资者最好的机会就是拥有市场本身,并将庄家的抽成降至最低。在共同基金中,业绩总是有好有坏,但是成本永远存在。在共同基金行业,不仅你的付出不能为你挣得什么,而且你所挣得的正是你所没有付出的。
约翰·博格尔
共同基金带有多纳圈特点的一面是不断寻找市场最诱人的份额,因此共同基金投资组合的换手率也年均高达90%,很明显这是属于短期投机而非长期投资的行为。每年这些换手的交易成本约占资产总额的0.7%(基金并不会披露这种隐形成本)。一旦所有这些换手并未对基金投资者的收益率带来好处,只会白白便宜了联邦政府,因为每年的交易税务成本约占资产总额的2.7%。这样,每年的交易成本和税务成本合起来又占资产总额的3.4%左右。
约翰·博格尔
从长期来看,公司盈利和分红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稳定的收益,有利于美国经济的繁荣。如同多纳圈松软的酥皮一样,投机收益反映的投资者情绪也不稳定,有时效率很高,有时适得其反。市盈率时而飙升,时而暴跌,反映了投资者对于经济未来前景看法的大幅波动。
约翰·博格尔
但是,即使当沃伦·巴菲特以其崇高的威信这样说道:“大多数投资者将会发现,持有普通股票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收取最低费用的指数基金……这种做法肯定会击败大多数专家的净收益率”,基金行业还是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
约翰·博格尔
由于我们几乎不可能提前分辨出像沃伦·巴菲特一样成功的长期投资者,所以我们将不得不依赖有别于狐狸一样的非常规对手,更好地为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服务。正如你们想象的那样,我心目中的刺猬就是先锋基金。这是一家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的公司。这只刺猬唯一知道的大事非常简单,也是不言自明并且包罗万象的数学原理:所有投资者的收益率必须等于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率。股票市场每年10%的收益率显然不能增值为普通投资者平均11%的收益率。同样显而易见的结论是:投资者的收益减去投资成本,相当于市场收益减去投资费用。这种提前的洞察力使我想起25年前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论文里面的想法。
约翰·博格尔
与上面所有这些创新财务会计紧密相关的就是股票市场过于强调短期性,偏离了长期性的特点。在我看来,投资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拥有企业并长期持有它们,甚至“永久”持有,据说这是沃伦·巴菲特最喜欢的持有期限。但是,今天大多数投资者的做法正好与之背道而驰,他们总是买入股票后在手中放不了多久就欣然与别人不断交易。毫无疑问,在股票市场这个赌场里面,这种玩法只会增加市场收益中留给赌场管理员的份额,并且减少市场收益留给赌博者的剩余份额。确实,顾客的游艇在哪里?或者按照现在的说法,顾客的喷气式飞机在哪里?在这种环境下,成功策略显然就是买入股票并持有它们,永远不再踏入赌场。
约翰·博格尔
我希望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能意识到,仅仅是根据股票市场收益率的不错表现就对公司管理层大唱赞歌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种短期股市收益率是转瞬即逝的,根本就没有根基可言。长期来看,公司管理层应踏实做好自身工作,提高公司利润加大股息分配,使投资者基本面的收益率超过他们的资本成本,唯有如此才是正途。
约翰·博格尔
由于这些周期性的波动(乐观和悲观之间、贪婪与恐惧之间),公司经理在20世纪70年代相当可观的基本面收益率(13%)被转化为相当难堪的市场总收益率(不足6%)。尽管公司经理在20世纪80年代的业绩并不成功,基本面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息收益率)不足10%,但投资者的情绪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估值提高了一倍还多,从而使市场收益率达到了令人惊奇的17%。
约翰·博格尔
借用诗人的诗句来形容变化无常的短期投资:“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嚣与骚动,却一无所获”,从长远来看,每个明智投资者,从艾伦·格林斯潘、彼得·伯恩斯坦,再到彼得·林奇都知道,只有利润和股息的总和(也就是投资基本面)才是决定市场收益的最终因素。然而,在短期内却是投机者对这些投资基本面的估值决定了市场收益,这个短期内有时是指数天,甚至有时也可能长达数十年,直到投资基本面最终掌控了局面,市场重新回归长期正常水平。直到下一个周期开始。
约翰·博格尔
根本原因是存在沉重的投资摩擦成本,投资者要想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击败市场的概率小得令人非常沮丧,也许不到1/30。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累积财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抓住金融市场提供的年度收益,年复一年地充分利用复利累积效应达到目标。这个目标,事实上可以通过将各种投资成本如销售费用、咨询费用、税务费用等最小化来加以实现,同时在你所投资的金融市场领域寻求获得尽可能最高的年收益率。当然,你获得的年收益率会低于市场年收益率,你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接受这一事实。
约翰·博格尔
基本原则3:慎重考虑债券投资质量。利率风险(记住,期限越长,债券组合对利率变化的短期敏感性越强)只不过是债券基金投资者所承担的两个主要风险之一。另一个是质量风险(quality risk),也就是债券不能按时付息以及到期归还本金的风险。在债券质量方面,美国国债无疑是最安全的债券,而垃圾债券风险最大。
约翰·博格尔
基本原则2:在你希望持有债券投资的时间范围内,考虑利息收益率和债券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率的影响。对于短期投资者而言,市场利率上升蕴含的本金风险(债券价格下降)远远超过较低的票面利率所带来的利息收益;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市场利率上升可能导致的潜在本金损失将会被通常到期日较长的债券所享有的较高票面利率所带来的利息收入所抵消。[当前,美国长期国库债券票面利率8%与短期国库券票面利率3.8%之间的“差幅”为4.2%(420个基点),这个数据使得过去25年间平均120个基点的差幅显得颇为矮小。]
约翰·博格尔
基本原则1:债券含有“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这种风险不仅针对本金,而且针对利息收益。债券到期日越长,本金风险越高。市场利率上升意味着债券价格降低,反之亦然。然而,债券到期日越长,(利息)收入风险越低。简单地说,3个月期限的美国短期国库券没有本金风险,但是却有巨大的收益风险。(事实上,在过去3年时间里,它的年化收益率已经从9.3%降到了3.8%!)另一方面,票面利率8%的30年期限的美国长期国库债券,每100美元的初始投资在这30年中每年都会产生8美元的收益,但其中期债券价格(本金)将会在上下20%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投资者的任务就是考虑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并在本金风险和收入风险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
约翰·博格尔
由于股票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我想我们可以把这类基金称为第一类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基金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组成部分,其资产规模已达5750亿美元,无疑可以被视为第二类共同基金。这些货币市场基金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使共同基金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投资者,而且扩大到广大储户。
约翰·博格尔
《聪明的投资者》是写给外行看的。
沃尔特·施洛斯
«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