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美国
21世纪大概率仍将是美国世纪,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不断提高开放程度,因为当前出口规模稳居第一的情况下,我们仍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
李迅雷
第1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纺、织机械为代表,拉动了英国经济发展使英国成为全球老大,第2次工业革命以德国和美国为龙头带来了电力设备,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持续了近100年时间,美国成为全球老大,第3次工业革命,仍是美国领头,以计算机和信息产业为主导,已经持续了近70年时间,但这些年来由于缺乏具有革命性的科技发明或技术进步的出现,发展的动力不断减弱,因此发达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增速都在放缓,中国也不例外
李迅雷
美国现在1%的超级富豪阶层,拥有全国接近40%的财富,10%的富人拥有接近全国70%的财富,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存在,这样一来在游戏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分化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我认为和平就是在既定规则下长期的重复实验。和平游戏的规则是不变的。假设给200个人每人分配100枚一元面值的硬币,这是绝对平均的分配的,但游戏当中每个人拿出一枚硬币随机给另外的人,这样的游戏持续2万次之后,最终20%的人会拥有50%的硬币,因此即便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游戏规则也是完全公平公正的,但结果还是出现了分化,更何况从现实来讲,游戏规则是不公平不透明的,每个人的起点也不一样,自然而然社会财富的分化也就越来越严重。
李迅雷
美国西海岸围绕着硅谷发展起来的那些高科技和信息产业所在城市,其房价也位居美国各大城市前列,如旧金山的房价超过了纽约为全美最高。此外排名第三到第五的分别是圣地亚哥,洛杉矶和西雅图,均超过了传统的东部金融发达城市波士顿。
李迅雷
搞区域均衡发展和缩小差距一直是一大部分人美好的愿望,但事实上却很难实现。过去40年国内各行政区域之间的GDP差距是在扩大而非缩小,其实这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密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美国一半的GDP是由极少数经济活跃的区域创造的,因此我们还会认为中国所有的地区都必须搞大开发大更新吗?应该说绝大多部分的地区都不值得投资,或者不应该投资,因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集中度还会提升,可能相当一部分以区域间均衡发展为目的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都是无效的。未来或许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都会被废弃。
李迅雷
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照搬,因为中国社会非常复杂,层次多样、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计划经济、封建主义的色彩非常浓厚,我们如果直接把市场经济拿进来是挺难的,所以我们要改造并适应中国的国情。我们走不了美国的道路,我们还是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吴晓求
按照美国或者是欧盟的标准,我们的市场经济可能在他们看来有一点不规范,但是要相信未来会越来越规范。中美两国的谈判千万不要涉及到作为主权国家的根本利益,这是底线。任何国家都不可以凌驾在中国之上,国与国之间是平等的,把握了这一点所有的谈判都能成功。
吴晓求
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最理想情况是取得完全成功,元宵节前控制住武汉疫情,二到四个月内结束战斗;第二,胶着,像当年非典那样,拖个一年半载;第三可能完全失败,像09年墨西哥(美国)猪流感那样,波及全球。
张文宏
如果有个女生和你说,有人给你一朵玫瑰花,有人给你一栋房,能够说哪个人对你更好吗?是很难用物质来衡量的,需要计算等级,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美国大的团队也在做临床研究,氯喹、羟基氯喹有一定的效果,得不出这是一个神药的结论。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有神药了可以为所欲为。大家传说的一些神药有待于更高等级的证据。
张文宏
我现在每年买200本书,也就是每年在家里添一个双门书柜,书籍让我的居室和生活拥挤不堪。望着这些新旧不一的“朋友”,我终于发现,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单调的年代,也许没有一个年代的人、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人们——像我们这样的五谷杂粮、精粗不弃,为了求得寸及的进步,我们愿意接受所有的文明形态,这是一个转型年代的特征,我们在思想上左冲右突,其慌乱和惊心宛若物质生活中的所有景象。
吴晓波
德鲁克经过研究发现,创造美国1965—1985年经济持续繁荣奇迹的原因是企业家创新,是美国的创新型经济取代了管制型经济,这也是德鲁克写《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的原因。
宋志平
美国早期的质量管理是买方的质量管理,即企业的质量管理是按买方要求进行的,以最终适应检查为标准;而日本企业将其发展为卖方的质量管理,即卖方在整个进程中自行进行的质量管理活动,这种重视过程的质量管理思想确实是日本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的一大贡献。
宋志平
20世纪8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合制裁中国,当时中国资深外交家钱其琛在美国的一次演说中说,离开中国,美国也能发展,离开美国,中国也能过日子,但我们合作不是更好吗?这句话为双方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如今我们重温钱老当年这句话,能否唤醒那些正在奉行关门主义的梦中人呢。
宋志平
影响我的五段话:第一段话:辽阔的世界,宏伟的人生。长年累月,真诚勤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常常周而复始,从不停顿。忠于守旧,而又乐于迎新。心情舒畅,目标纯正。啊!这样又会前进一程。第二段话: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一生能做些什么,那就一直努力直到成功。第三段话:忙碌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第四段话:美国的事业是企业。第五段话:一是要专注;二是要有耐心;三是取得成绩后要当心,因为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四是有了财富要反馈社会,越多越好。
宋志平
中央企业资产的70%都在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里,今天中国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改革了的国有企业,是市场化了的国有企业,是混合化了的国有企业,早已不是40年前的国有企业,更不是美国人想象的那种靠垄断、靠补贴生存的国有企业。
宋志平
很多人说华为的崛起是因为5G,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有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二是有“财散人聚”的机制。今天的华为,即使面对美国如此高强度的打压,仍然众志成城,这就是机制的力量。
宋志平
企业管理毕竟是以研究企业为对象的,工业革命后管理热潮产生于英国,20世纪上半叶美国独领风骚,而后日本跟上,现在应是讲中国企业故事的时代了。
宋志平
就像旧金山的101公路和斯坦福大学的关系一样,波士顿128公路主要依靠麻省理工学院,以路为轴,聚财兴业,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技术型企业,形成了世界闻名的高科技创新走廊,两者分别创造了硅谷奇迹和麻州奇迹,在美国西部和东部相映生辉,成为著名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经典案例。
宋志平
以前有位美国管理专家去承德避暑山庄,他了解了乾隆所题“四知书屋”中“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的含义之后说,“你们不用跟美国人学管理了,你们老祖宗的这八个字里都有了”。
宋志平
我们既要坚守自己的文化,也要积极学习别人的长处,如美国的创新精神、日本的精益生产、德国的工匠制造文化等。文化可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宋志平
«
1
2
...
13
14
15
16
17
18
19
...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