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表现
我对于自己的译诗工作,也只希望能做到传达原意。如果不懂外文的读者,可以借此了解一点外国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也就可以满足了。
施蛰存
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
李大钊
文学的任务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责任。
叶圣陶
普通并不等于庸俗。在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路遥
如果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很写实的,那《我的父亲母亲》就特别像是抒情散文,是散文诗,诗化而浪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都是一种表现人与人之间最本质、最朴素、最平实的情感的小人物的故事。
张艺谋
我自己迄今为止还是希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状态,包括做各种大型活动,总是希望有所创新,在方方面面都能表现出独特性来,有时候也会体现为一种不顾一切的勇气,在色彩、画面、音乐上求极端、不留后路。
张艺谋
安排儿童的教育活动,应当使这种活动能够引起儿童注意于只同个人经验有联系的、间接的和理智的问题。……对于做木工或车间工作的直接兴趣,应逐渐地转移为对几何和机械问题的兴趣;对烹饪的兴趣,应发展为对化学实验和关于身体发展的生理学和卫生学的兴趣;起初的随便作画,应当慢慢地转化为表现远景透视、运用画笔、配色等技术方面的兴趣。在“具体到抽象”这一格言中,“到”这个词代表了这一发展;它代表了这一过程中能动的,具有教育作用的一面。
杜威
一切艺术都要运用人体的各种器官——眼和手、耳和嗓,但又不只限于表现器官所必需的单纯的专门技巧。它包括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对事物的心灵上的反映,然而它不是任何独立自存的若干观念。它是思想与表现手段的生动的统一。
杜威
如果要详细阐明新教育实践中所蕴含的教育哲学,那么,我认为我们可以在现时存在的各种进步学校中发现一些共同的原理: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反对通过训练获得孤立的技能和技术,主张把技能和技术当做达到直接的切身需要的手段;反对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主张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反对固定的目的和教材,主张熟悉变化着的世界。
杜威
许多学校用戏剧表演作为一种任何学科教学的第一步的辅助工具,在较低年级尤其是这样。……教师们总是催促儿童读得“自然些”,“就像说话时那样读”。但是当一个小孩对于他课文中见到的东西毫无交流的动机时,尽管他在读,心里却知道教师也有书,而且能比他讲得更好,因此即使他想表现得自然些,也往往是被迫的和勉强作出的。每一个留心观察的人,谁都知道有些儿童常常虽然不是在单调乏味的朗读,却学着一种虚假的状态,装出一种肤浅的“生动”和假扮出来的“活泼”。戏剧表演既能保证把注意力引到课文的思想上来,又能保证学生自发地而不是矫揉造作地大声朗读,这种朗读足以使大家都能听到,并且发音很清晰。
杜威
我们要知道,现在学校中教孩子烹饪,制衣,并不是真让他将来做厨子或裁缝,而是在种种的职业的模拟中,与他的某种经验对接,为他的人生找明某种方向。这个教育过程,带有试验的性质,其实正是科学教育的表现。无论从个人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工艺的前途方面看,这都是最有效果的。
杜威
如词藻的妙用,在于能显示印象,从片段里表现出完整。有些境界可用白描的手法,有些则非词藻不为工。典故往往是一种复合,拿来表现意思,在恰当的时候,最为经济、最为得力,而且最为醒豁。
俞平伯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林语堂
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姿态上。姿态是活的,脸孔是死的,姿态犹不足,姿态只是心灵的表现,美是在心灵上的。
林语堂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乎是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
林语堂
从这时起就有许多外国读者们都这样的间着,到后来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作品说明了他这个人。这本书则更能说明他是什么人。这里收着的文章,也许是最适合的才能的,当然毫无问题,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锋芒直刺的特质图片,它们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赋的表现。
林语堂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
林语堂
从这时起就有许多外国读者们都这样的间着,到后来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作品说明了他这个人。这本书则更能说明他是什么人。这里收着的文章,也许是最适合林语堂的才能的,当然毫无问题,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锋芒直刺的特质,它们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赋的表现。
林语堂
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苏东坡并非不才之人,因而他从不恨人。
林语堂
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林语堂
«
1
2
...
13
14
15
16
17
18
19
...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