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金兰生

金兰生,字缨,清朝浙江省江阴人。曾继承父志,辑成《几希堂续刻》《传世言》《格言联璧》等书。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懔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满口仁义道理,但内心却充满邪念,只责怪他人而从不责骂自己,这种人称为“挂榜圣贤”。只怕恶行为人所见,能敬畏鬼神,知人又知天理,这才是实际的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没有根本的气节,就好像醉汉喝醉酒打人,酒醉时很勇敢,酒醒后勇气全消,没有一点气力。没有以学问为根本的见识,就好像厨师在炉灶前面,面前光亮而背后黑暗。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用心体会整理才能理解精确得当,所以应当沉着稳重,不然就成了口头耳边的小事,过后就忘了。事理要以典故为依据,因此必须学识广博,否则就成了随意推测,胡编乱造。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即使只有一毫粗疏的地方,就不能准确地认识事理,所以说一定要精确。不然,众说纷纭必会产生疑惑;仅存在一丁点杂念,便不能坚守事理,故而必须专心,否则在利害面前必定会经不起考验。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接人待物要平和而有节操,处理事情要明白而果断,识理要正直诚实而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生于古人之后而议论古人的缺点失误容易,而若处于古人的位置做古人所做的事就很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时候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就会放在自己身上去实践;而现在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就必定想取悦别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古代的学者,为自己才学不高而担忧,就发奋学习,迎头赶上;现在的文士,为自己才学不高而羞愧,就隐满短处,避忌批评。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眼界要开阔,就要游鉴名山大川;度量应宏大,须得熟读经史典籍。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先读经书,再读史籍,以经论史,评论古人史事,就不会与圣贤相悖;研读史籍,再温经书,以史证经,读书目的升华,决不仅为章句之学。

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读经书,阅传注,就为治学打下坚实基础;看史籍,鉴古今,就使宏论滔滔切中肯綮;游山川,观壮景,就使志气凌云眼界开阔;戒嗜好,弃私欲,就使胸怀磊落一尘不染。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庭院虽小,自有赏心乐事;六经之外,更加无奇特之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阅读未见过的书,如结识好朋友,情意和洽;重读已看过的书,如老朋友相晤,叙旧联谊。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无思无虑,心境应当平静如水;不求冒进也不忘记,学业当如流水一般永无止境。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用心不能杂乱,杂乱则心神恍惚不能集中;用心不要劳累,劳累则精神疲倦不能有所收获。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内心慎防杂念,会更加机敏;眼光审慎万物,则愈加明亮。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书桌上不能有太多的书,心中则不能少书;这就好像鱼离了水则干枯,心中没有书则无寄托。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只要心中有远大的志向,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而心中所追求的,则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拦。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使意念沉稳,任何事理都能通达;有志发愤图强,任何难事都能成功。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心有成见,就好像用水浇石头,水一点都进不去;对事理不能领悟,则拘泥而不变通,一点都转动不得。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不体验认识,就好像闪电照物,一点都抓不到;读书不能身体力行,就像水上行车、陆上行舟、一点用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