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他人
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
马歇尔·卢森堡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马歇尔·卢森堡
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马歇尔·卢森堡
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马歇尔·卢森堡
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马歇尔·卢森堡
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马歇尔·卢森堡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马歇尔·卢森堡
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马歇尔·卢森堡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马歇尔·卢森堡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
马歇尔·卢森堡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者大声地提出请求,还可以换一个环境。
马歇尔·卢森堡
你和跟你一起生活的人,构成了孩子的环境。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亲子关系以及你周围的小圈子。
菲利帕·佩里
语言的效果是有限的,行为可以让效果进一步发挥。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此外,爱也无法延迟给予:它无法等到周末再给,孩子每天至少都需要从一位家长身上获得爱。
菲利帕·佩里
面对争吵,可以这样做: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与其想着谁对谁错,更应该考虑各自的感受;要定义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感到愤怒时,不是反应,是反思,自己愤怒的原因;接受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
菲利帕·佩里
家长的任务是以身作则,用一样的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和他人,并希望孩子也能展现这样的行为。除此,为适应社会,举止得体,还需要培养四种技能,①抗挫折能力②灵活应变能力③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从他人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菲利帕·佩里
破裂是指我们误解彼此,做了错误的判断,伤害了他人。在每个重要、亲密的家庭关系中,翻脸决裂是无可避免的。重点不在于关系破裂,而是要加以修复。
菲利帕·佩里
每个人都会因为获得他人的倾听、理解、共情而受惠。把这件事情变成家中的首要任务,那会让你的家成为孩子最温馨的港湾。
菲利帕·佩里
婴儿来到世界上会和人建立依附关系。有安全型依附关系、不安全型依附关系、逃避型依附关系、排斥型依附关系。如果在襁褓时期她对亲密关系和食物的需求都能获得满足,建立的就是安全型依附关系。长大后会认同自己、心态乐观、欣赏他人、与他人融洽。(在婴儿几个月大的时候比较黏人,这是因为与你在一起她有安全感,是好事。你经常陪伴她,当她获得物体恒存感,即你不在她身边,她也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时,就不会黏你。)如果小时她的哭喊要很久才能得到回应,甚至久久得不到回应,她建立的就是不安全依附关系。长大后容易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不易找到自己的优点、欣赏他人。(不要再听信小孩子哭几声怎么了论调)如果她的哭泣得不到回应,导致她放弃哭泣,长大后就不愿意与他人亲近,形成逃避型依附关系。如果她小时受到了虐待,就会把别人视为伤害的来源,形成排斥型依附关系。
菲利帕·佩里
«
1
2
...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
192
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