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收集《“慧”爱学生》文案金句提升写作技巧成就佳作
桂贤娣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会在处理问题时积极地思考,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允许同学们有不愿意帮忙的心理和行为。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实际上却有复杂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开放老师的心态,理解家长,尊重孩子,你要能够尊重他人不同的教育方式,找到他这么做的心理动机。这就是教师的智慧,也是爱的艺术。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遇到班级有病残生,班主任难免有特殊情况无法分身,这时老师可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调动集体的力量,跟老师一起把正能量的行动坚持下去。这也能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在我看来,每一次的困难和问题都是一次教育契机,而如何把握这样的契机更在于教师的智慧。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在儿童成长时期,优越感、自卑感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兼而有之。因此,每个孩子都会努力争取成功以克服自卑感。爱,也让我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用精神播撒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要“举手之劳”。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我想,教育的最宝贵之处,是用情感育人,教师善意的一言一行最能激起孩子心中美好道德的萌芽。特别是当班级有体弱生和病残生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班集体进行爱的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同学,有一颗怜悯之心。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基于自身的经验,凭借直觉来关怀学生,并没有注重个体差异,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在我看来,爱孩子就应该以尊重理解为前提,尤其是这类生理、心理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病残生,他们自卑感强,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敏感脆弱,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对待这类学生,老师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可怜他;老师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歧视他。因此,对他们的关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爱得科学、爱得具体,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孩子的内心世界,简单而阳光,却也是敏感而脆弱的,尤其是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孩子身体机能有缺陷,智力低下、肢体残疾;有的孩子患上了一些比较严重、特殊的疾病,这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病痛之中,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放肆”地玩耍,他们的内心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而自卑感容易导致形成个人偏颇的人格,这样的心理特质更需要老师特别关注。有些病残生的父母因为某些原因,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就读,希望孩子享受正常的教育。在普通的学校里,病残生与其他普通孩子之间的区别更加明显,因此,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告诫我们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所谓,积小流以成江海。老师的爱细细绵密,才能汇聚成宽广深沉的大海。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你真了不起!你会从书中的关键词找到印证,还能一下子就联想到了类似的动物名,哎哟,你今天发了言,你也会举一反三,为你竖起大拇指。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李镇西也提出要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对待屡错生,教师切勿对孩子的错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如果教师能抓住屡错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小优点“小题大做”,教师的表扬和关注就能起到调节作用,可以有效树立屡错生的信心,纾解同伴关系。实际上,对于这些屡错生来说,一味地制止、警告、惩罚往往是无力的,即便有一定效果,教育的保质期也比较短暂,很快他们就会故技重施。有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有温度的。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屡错生,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教师应对其常见的错误进行界定,分门别类进行排序: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有的孩子问题较多,那么教师在帮助孩子时就要抓重点,以点带面。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教师这个职业有时候就像医生,医生治病救人,教师则矫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孩子的过失就像是小小的疾病,我们不能讳疾忌医,隐瞒包庇,更不能谈虎色变,夸大问题。作为老师和父母都应该珍视每个孩子的过失,因为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教育的最佳契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时,学生潜在的问题就会暴露无疑,帮助学生找到并让学生直面自己的问题所在,便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理解、尊重、信任,用真情换取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培育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阿德勒认为,所谓的“坏”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症状不过是他们在追求优越感时偏离了规范行为,教育的问题其实就是矫正人的心理缺陷。孩子的心是玻璃心,透明纯净也易破碎,他的脸面一旦被无情地撕开,自尊降到了零,那么他以后就会破罐子破摔;如果老师能帮他保密,和他拉钩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么他改错会比丢了脸面后改正要快得多。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积极心理暗示”对“过失生”的引导表达出一种正向的积极的观念,才能激发他们的正向动能。借用这样的正向动能,四两拨千斤,引导孩子主动改正他们的错误。
桂贤娣
/
《“慧”爱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如同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不在于轰轰烈烈,而是细微之处见真情。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平时爱冒险的,挑食的,体质较弱的,生活上有特殊情况的……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对这些孩子多一份细心的观察,体察学生身体的种种不适,理解他们因为生病带来的情绪波动,安慰、鼓励、疏解,用他们能接受的方法去爱他。
桂贤娣
/
《“慧”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