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收集《表象与本质》文案金句是品牌的故事讲述传奇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在吃饭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会留意哪个杯子是自己使用的,而哪些杯子是邻座的人使用的,但清洗这些杯子时便毫不在意这些分别了。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有时一个情境,不同的观察者会被不由自主地激发出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相同的情境,一个人可能觉得是锦上添花,而另一个人则认为是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当范畴A包含范畴B时,范畴B是范畴A的一个特例,这时我们称范畴A比范畴B更加抽象。这些范畴在我们心中享有不同的抽象层次,这使我们有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事物。比如,有时某物被看作一只麻雀,而有时则被看作一只鸟。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人类特别善于延伸和拓展范畴,并在范畴之间跳跃。在某些至关重要的概念间跳跃的能力便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我们的概念建立在感官的知觉之上,如果知觉不同,我们的概念就会不同;另一方面,我们的认知也要以概念库为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后者的过滤审查,环境中的刺激才能到达我们的意识。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我们通过感官认知世界,同时我们也通过概念认知世界。换句话说,我们除了从生理上认知世界以外,还从心理上认知世界。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人类的生理构造把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限制在了常见的感觉上,如视觉、听觉等,而信息的特征也受这些感觉的限制,比如,颜色、动作、形状;同理,我们的知觉也受感官解析能力的限制,如果我们的视觉系统能直接观察到微生物的话,世界将变得非常不同。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把自己的生命赌在无数个微不足道、毫无察觉的类比上,虽然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些类比的存在。每个思维活动,无论大小,都建立在这样的类比之上。越贴切的类比,人们就能从中得出越自然的结论。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我们会试着在大脑中模拟一件事,把自己代入事件,并把它与我们一生中所遇到的事情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理解事情的方式。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人们说“我也是”的时候,有时是为了表示同情或赞成,有时是为了表达自己也用同样的视角看这个世界,还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显得更礼貌。所以有时脱口说出“我也是”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就像鱼在深海中灵活地游动却不知道自己身在水中一样,人类也是在由无数个小的、大的、不大不小的、从无趣到惊人的类比组成的海洋中遨游,却毫不自知。和鱼在水中游一样,只有有了这个无处不在、却又让人毫无察觉的媒介,我们才能在思维的海洋中来去自如。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人类都很擅长在新情况和旧概念之间建立起灵活的映射,虽然我们几乎很少意识到自己每天都在建立无数这样的映射。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智能是这样一种技艺,它迅速而可靠地抓住重点、击中要害、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它让人在面临新的环境时,迅疾而准确地定位到长期记忆中的某个或一系列具有洞见的先例,这恰好也就是抓住新环境要害的能力。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我们看到如果一个概念有自己的名字,它将会拥有的真实力量。它让该语言的使用者能够轻松而且迅速地把这个概念传播出去,这样,这个概念就会进入不同层次的公共话语,进而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一个长着反骨、我行我素的年轻人被赶出祖国流放海外,却终成为一代著名诗人但丁的故事,甲可能认为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而乙可能认为我们应该明白“枪打出头鸟”。前者认为人就应该无所顾忌、大胆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后者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符合社会标准和社会期待的事。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简称将某一概念的一长串名字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名字,让大脑更容易处理这些信息。只有经过简化,我们的短期记忆(或者说工作记忆)才不会因为过多的信息而过载。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人们使用缩写和简称的原因是它们把复杂的语言结构转化成了简单易记的形式。人们使用简称的时候会故意将全称中复杂的词汇隐藏起来,这样在交流时就不会涉及全称里那些没必要接触的细节了,因此就能更专注于更高层、更宏观的交流目的。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尽管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才是对类比发号施令的人,但事实刚好相反:我们处在自己拥有的大量无意识类比的股掌之中。这就像是一个有权有势的统治者,实际上是在顺从民心。因为,若他总是反对自己的人民,很快就会被人赶下宝座。到头来,才发现这位权倾一时的“领导”,只不过是一个眼观六路的随从。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人类感知语言世界中的现象,然后迅速将它们分类,这些认知活动和草原上的狮子在千钧一发之际就能决定追逐猎物的方向一样,都是我们各自的本性使然。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我们觉得是自己有意作出类比来表达某种观点,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的观点来自大量潜藏的类比,是它们赋予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表象与本质》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