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社会
落后国家与西方文明接触后会产生不满情绪,主要不是因为西方人的高压剥削所致,那毋宁是共同体的向心力被粉碎或削弱的结果。文明的西方世界把自我改善的观念带给了落后地区,但也因此带来了个人的失意感。西方带来的所有好处,都不足以替代过去传统农业社会带给人的庇护和安慰。哪怕一个西化的土著事业有成,他仍然会不快乐。他会感到赤裸裸和孤苦无依。现在出现在很多被殖民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部分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群体性的生活和摆脱西方的个人主义。
埃里克·霍弗
一个人愈是不把自己看成能够决定自巳现状与前途的独立自主个体,就愈不会把自己的贫穷归因于自己的拙劣。-个紧密团体的成员,其"革命燃点"要比独立自主的个人高。得要更悲惨与更屈辱的际遇,才能让他揭竿而起。在一个极权社会中,革命会爆发叹一般都不是因为人们对压迫,和困苦的怒火趋于沸腾,而是由极权架构发生松动所导致。
埃里克·霍弗
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一个国家最不活跃的人群,为占大多数的中间层次。……社会低等成员之所以能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现在”全不尊重……随时准备加以毁弃。……本来为建筑师所鄙弃的石材会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奠基石。一个没有废料和不满者的国家,固然会井然有序、高尚、和平而愉快,但它缺少开拓未来的种子。.
埃里克·霍弗
社会低等成员之所以能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现在”完全不尊重。
埃里克·霍弗
激进派和反动派都厌恶"现在视之为一种反常和畸形。二者都准备好对"现在"不屑一顾,断然前进,二者都欢迎自我牺牲的观念,那他们的差异何在?主要是对人类天性的可塑性看法不同。激进派对于人类天性的无限完美具有热情信念,相信只要改变环境和改善陶冶灵魂的方法,就可以创造出全新而史无前例的美好社会。反动派则不相信人的自身具有深不可测的向普潜力,认为如果想建立一个稳定健全的社i会,就应该取法过去成功的楷模。在反动派看来,未来应该是壮丽的复古,而不是前所未有的革新。
埃里克·霍弗
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集中营里关着3万个不抱希望的人,他们既没有发展出任何形式的联合行动,也没有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那里的贪婪和冷酷自私,比最贪婪、最腐败的自由社会尤甚。"他们不但没有设法互相帮助,反而千方百计去控制别人,压迫别人。"
埃里克·霍弗
这时代,这社会,在要求着这样的牺牲,然而因此,就在要求着疯子以上的大疯狂者,要求着强者以上的强者,要求着大疯狂者的肉搏,要求着最强者的反抗。
冯雪峰
他大抵不相信社会是坚硬的,或者知道它坚硬而以为自己比它更坚硬。
冯雪峰
公共道德标准的提高更应该取决于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教育的普及,而不是对故作正经之人的四处指点。
丘吉尔
我们会在记忆里存储与所有这些范畴的事物或人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规范的”典型形象。当这些范畴具有社会性时,这些典型形象就被称为思维定式。有些思维定式的错误是致命的,负面的思维定式可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但这样的心理学事实无法避免。
丹尼尔·卡尼曼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政权的基础。通过暴力获得的必将用暴力来维持。
德尼·狄德罗
大资产阶级在受到伏尔泰怀疑宗教的思想影响之后,孕育了抛弃基督教信仰的运动。这场缓慢的运动,进行了一个世纪才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我的家也受到了影响。
让-保尔·萨特
“两千年来基督教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基督教普及到每个人,人们希望在教士的目光中,在半明半暗的教堂里,看到基督教的信念闪闪发光,从而使他们的灵魂受到照耀,而谁也不需要对之身体力行。这是公共的遗产。上流社会相信上帝,为的是不理会上帝。
让-保尔·萨特
“倘若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可能的。” 上帝不存在的假设使萨特处于窘迫的境况,但也使他获得“人注定是自由的”这个立足点。 上帝不存在,人的价值失去了终极的依据、尺度和目的,人“被抛这个混沌的世界”,“没有根据”,“没有意义”,面临这个敌意的、充满威胁的世界,人必然感到焦虑”、“恐惧”,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味着“痛苦”、“苦恼”。 那么人来到世上干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我是谁?这样,人的实在,人的地位,人的意识(即“自我”,主观之我),总之,“人”成了萨特存在哲学的中心题。 大凡哲学家把目光盯着人的共同性、人的本质这一普遍概念上,再根据这个普遍概念确定道德标准:“人的本质先于存在。” 萨特把这个论点颠倒了过来:“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指出人赤条条来到世上并无本质可言,人“自我存在”以后才获得“自我本质”。 萨特不同于弗洛伊德,后者否定社会现实世界对“自我”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他却承认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我们的思想“自然而然产生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但他认为可以摆脱外在世界的决定性作用而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这种自由在他看来是绝对的。 战争的悲剧使他明白:“单在任何情况下选择总是可能的结论是错误的。”
让-保尔·萨特
反复洗涤者,有洁癖的人与总是反复检查的人一起构成了最常见也最广为人知的强追症。事实上,他们这种“政治正确”的主题,为这类病人更容易承认这一障碍做出了贡献。确实,比起肮脏混乱,社会更加认可整洁有序。当众讲述自己被恋童画面困扰,或害怕自己会做出强奸行为,自然要更加困难。
弗兰克·拉马涅尔
上流社会都是自私的,但碧能把这种自私发挥到极致。她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取悦自己、按她的方式行事上。
肯·福莱特
现代社会就像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权利凌驾于他人之上,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张德芬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外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发哦潜意识的真我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这些都是内在的旅程,跟外在的环境无关。
张德芬
信息获取的民主化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个人的信息、知识以及意志可以与更多人共享,也能获得更广阔的认识。获取信息,并不仅仅是搜索事实,他可以帮助你寻找朋友、支持者和合作者。网络是自我服务的领域。
托马斯·弗里德曼
竞争中的内卷其实也是一种变平的过程,最优化的过程,弱肉强食的过程,“进化论”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托马斯·弗里德曼
«
1
2
...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
257
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