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中国
支持国企扩张的主要包括国企本身、从国企扩张获得巨大利益的相关部门,和那些把国企和中国社会主义等同起来(也就是从意识形态上相信国企)的社会群体。
郑永年
也需要考量到的是,美国加息的时间窗口,可能是在等待中国经济下行的时机,如果美国集中多次加息,迫使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到时如果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国势必消耗大量外汇储备。由于国际社会需求不振,人民币贬值并不可能带来出口的实际增长,这将严重损伤中国的经济。
郑永年
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
李泽厚
“骨法用笔”(线条表现)比“应物象形”(再现对象)、“随类赋彩”(赋予色彩)、“经营位置”(空间构图)、“传移模写”(模拟仿制)居于远为重要的地位。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线的艺术(画)如抒情文学(诗)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李泽厚
“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的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主题”的具体审美表现。
李泽厚
中国史前文化比过去所知有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七十年代浙江河姆渡、河北磁山、河南新郑、密县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陆续发现,不断证实这一点。将近八千年前,中国文明已初露曙光。
李泽厚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
毛泽东
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
毛泽东
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
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毛泽东
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
毛泽东
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做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
毛泽东
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
毛泽东
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
毛泽东
给中国家长的建议:1、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中国的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总是太忙“,很少有时间给我们的孩子。其实所谓忙,不过是我们认为其他事情更重要,但时间最终会让我们了解什么才最重要。所以,如果你今天真的不能给孩子太多时间,就一定要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
约翰·贝曼博士
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夫妻双方如果总以指责和争吵解决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高的自尊,也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这种创伤可能会导致一个人一生都没有安全感和渴望爱。
约翰·贝曼博士
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大多数夫妻不是在试着解决问题,而是在争谁对谁错,谁该服从谁。
约翰·贝曼博士
21世纪大概率仍将是美国世纪,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不断提高开放程度,因为当前出口规模稳居第一的情况下,我们仍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
李迅雷
RayDalio所说的时间恰好包含二战的起始时间,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的9月20。但是我不认为会发生战争,我非常认同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各国军备竞赛核武器的拥有国越来越多,使得发动战争的成本大幅上升,反而阻止了战争的爆发。假设要搞二次分配及税改制度,但直接税不好收。比如房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提任何一个税种都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弹,反对声音最多的倒不一定是最有钱的人,反而可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首先会考虑新税种对自己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房产税很难征,因为中国老百姓配置最多的资产就是房产。资本利得税针对股市的征收难度也很大,遗产税也是一种比较难实施的税种。那么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很多人认为第3次社会分配靠捐助,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在大数据时代还是有推进的可能性。
李迅雷
«
1
2
...
78
79
80
81
82
83
84
...
154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