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爱
爱是一种让人远离恐惧、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
菲利帕·佩里
爱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
菲利帕·佩里
孩子黏你、渴望你、爱你的强度,有时会让你觉得太强烈,难以招架,但你应该好好享受它:那说明孩子已经对你形成强烈的依附关系。他们对这种依附关系越确定,就越有安全感,越不需要到处寻找这种依附的保证。
菲利帕·佩里
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而患得患失(他不会太在意人际关系,也不会觉得自己必须引人注目——例如跳火圈或撞石柱——才能确保人际关系)。“温情轰炸”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一对一的时间,由你的孩子决定你们两个一起做什么及吃什么,只要一切安全合法就好。在那段时间内,你也要不断表达你对孩子的衷心感谢与关爱。“温情轰炸”练习就是给孩子加强版的关注。那也打破了你们相互胁迫的行为模式,让你们重新启动一种良好互动的节奏与模式。
菲利帕·佩里
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
菲利帕·佩里
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薛瑞萍
来学校不光是学知识,也是通过和各种类型同学的交往磨练培养自己的过程,磨合、纠纷、挨罚,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你的孩子能力强且品行好,那他自然会成为教师可以依赖的助手,在学习之外,她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你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学习状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周围孩子,那么她的成绩不过是温室里的娇花,除非有奇迹发生,迟早,她会遭遇到考验的环境。到那时候,再培养自控力,恐怕也迟了!上课是否专心,同学是否友爱,你为一个孩子操心的,也是教师为了全班的安定团结而操心的!每一个孩子课上课下的表现,我比你还在意的!过于敏感,其实是对教师的不放心!
薛瑞萍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爬坡的时候,播种的是知识,更是情感,否则,我们哪有资格对孩子说:“我爱你,我曾为你真心付出?”
薛瑞萍
关于课外读物,只要有条件,一定要买漂亮、悦目的正版,这是培养孩子“爱书之情”的第一步。
薛瑞萍
卡隆令人可爱,代洛西令人佩服。代洛西每次总是第一,取得一等赏,今年大约仍是如此的。可以敌得过代洛西的人,一个都没有。他什么都好,无论算术、作文、图画,总是他第一。他一学即会,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凡事不费什么力气。学问在他好像游戏一般。
亚米契斯
他总爱给大家表演扮兔嘴,皱起鼻子,撅起嘴巴,瞪大了眼睛,那样子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亚米契斯
交谈的目的要让家长愿意听,听得进去,出主意,共同想办法。教师出于爱心,要多讲优点与进步,少讲缺点与错误;多以事论理,少就事论事;多激励进步,少冷言冷语。
于漪
每接一个新班,我总要设计一个《学生谱》,简要记录他们的德、智、体、美现状及变化,特别注重他们的爱好、优点、特长。开始借助文字记载,时间一长,全在脑子里,个性迥异,鲜活可爱。此时,心中真有学生了。
于漪
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已经是了。知道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正过着。知道所爱在哪里,也赢得了所爱的爱。我很满意,我对命运充满感激。将来的日子里,唯愿自己做得更好,给得更多。
薛瑞萍
一是一切,一切是一。爱无分别想,爱是无轻重的。
薛瑞萍
不要夸耀你为他做了什么,也不要说你使他如何如何了,因为那是属于力的范畴。而爱,是不可以用能力和事功去计量的。如果你爱,每一个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是拂过你心湖的清风。
薛瑞萍
首先,善良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善,是利他倾向的情感品质:移情,同情,助人,善意,温柔,宽容,关心,友善,仁慈与爱。这些品质将人们在情感上联系在一起,故称之为亲社会动机。所以从善的领域上讲,从价值倾向性上看,善良是道德的善。
严开宏
人生而善好,但这里的“善好”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因为自爱“是一种本身并不在乎善恶区别的激情”,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的,我们不能根据社会状态下的道德标准对自爱做善恶的评价。
严开宏
儿童有哪些自然的欲望,孩子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发现这些欲望和原始人的生存需要并不一致,并非吃饱喝足悠然自得。卢梭描述了儿童的自然欲望,按照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从出生至十四五岁,真正的需要依次包括:追求感觉的愉快,方便舒适;使用感官和身体,伸展和活动他们的四肢;健康和保存生命的需要,痛苦的避免、忍受和表达;感受的需要,什么都想摸一摸,动个不停;改变的需要,总想搞乱他所看见的东西;运用身体能力的需要,使用自然赋予他的一切力量;运用自然的自由的需要,只做他想做和能做的事情;运用感性能力的需要,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学习有用的知识的需要,对一切和他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有着自然的好奇心等等。
严开宏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先是“漠视”,然后是“溺爱”,再就是今天的“萦绕心头的爱”。这三种情感就是阿利埃斯识别出来的历史上的三类儿童观念,其中第三种是对孩子的自然之爱与监管、培养孩子的教育责任感的混合,它最初是为数不多的教会改革人士和道德家们的教育观念,随后推动了严厉的纪律在学校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并进入家庭,改造了父母因为孩子可爱、好玩而产生的浅薄的溺爱,这种新的儿童情感或可名之“教育之爱”。
严开宏
«
1
2
...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
930
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