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什么
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土元素有一种向宇宙中心运动的天然趋势,而火元素则有一种远离中心、向边缘运动的天然趋势。这也就是为什么比较重的物体(比如石头)会下落,而火会向上燃烧。由于地球本身似乎主要由土元素组成,而土元素的天然位置就是宇宙中心,因此地球本身自然会位于宇宙中心。
理查德·德威特
就像卵石只有在外力移动它时才会移动,地球也是相同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外力使它运动时,地球才会运动;就像卵石只有在外力持续使它运动时才会保持运动状态,地球也是只有在外力持续使它运动时才会保持运动状态。然而,首先,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使地球运动起来;其次,即使存在这样的物体或力量,也没有什么可以使地球持续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认为地球是静止的更加合理。
理查德·德威特
如果我们提出“为什么苹果树会结出苹果”的问题,一个不错的答案就是苹果树为了散播种子而结出苹果。这就是目的论解释的一个最好范例。
理查德·德威特
在几乎所有现实生活的实例中,人们的主要分歧点并不是一方或另一方在面对足够多证据时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的理论,而是什么样的证据可以算是最有意义、最重要的证据。
理查德·德威特
拿起两支铅笔中的一支,放到书桌的一个抽屉里,关上抽屉,这样你就看不到、摸不到,也感受不到这支铅笔了。你很有可能认为即使自己无法感受到,这支铅笔也仍然存在。也就是说,你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是一个事实。然而,现在请思考一下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我们认为“书桌上有一支铅笔”和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的原因有实质性区别。一个观点是以直接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为基础,而另一个则主要源于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所秉持的看法。尽管对“书桌上有一支铅笔”和“抽屉里有一支铅笔”的观点,我们深信不疑的程度可能是一样的,但我们秉持这两个观点的原因却有实质性差别。这一类事实,也就是人们深信不疑的一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哲学性/概念性认识,我通常称之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理查德·德威特
为什么大家会相信虚构的故事呢?第一,我们的个人身份认同是以这些故事为基础的;第二,除了个人身份认同,就连人类整体的机构体制都是建立在故事上的。
瓦尔·赫拉利
你认为女性为什么想要对方为自己戴上钻戒?对方一旦做出如此巨大的经济牺牲,就得说服自己,这一切一定有价值、有意义。
瓦尔·赫拉利
人如果问:“我该做什么?”佛会说:“什么都不要做。”
瓦尔·赫拉利
如果你真的和某人正陷入爱恋,永远不会担心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瓦尔·赫拉利
一般人可能不懂什么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却隐隐感觉到自己已经被未来抛弃。
瓦尔·赫拉利
根据佛教的说法,宇宙有三个基本现实:一切事物都会不断改变(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没有永恒的本质(诸法无我),没有什么能永远令人满意(诸漏皆苦)。
瓦尔·赫拉利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
瓦尔·赫拉利
对于全宇宙最令人费解的诸多奥秘,我们都想用神来解释。例如,为何世间存在万物,而非一片虚无?到底是什么力量制定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意识是什么,它来自何方?
瓦尔·赫拉利
如果是宇宙奥秘的这种神,“神”才不在意我们这些猿类究竟给他什么称呼。
瓦尔·赫拉利
人们已经对旧的故事失去信心,但也还没能接受什么新的故事。所以,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瓦尔·赫拉利
古代的狩猎采集部落已经比后来的所有人类社会都更加平等,原因在于他们本来就没什么财产。毕竟,得先有财产,才需要担心占有不均的问题。
瓦尔·赫拉利
一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脸谱网用户就会下意识地拿出智能手机,拍照、发帖、等着有人点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几乎不会注意自己到底有何感受。事实上,他们的感受越来越来自网络上的响应。
瓦尔·赫拉利
如果孩子还饿着肚子,还奢谈什么自由?
瓦尔·赫拉利
鼓励学生学习,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想些什么;最热心学习的人,成为系统的主人,而非仆人。
马特·里德利
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最佳途径。人类制度、人工制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渐进的、必然的、不可抵挡的。它遵循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叙述方式;它慢慢推进而非大步跳跃;它有自己自发的势头,不为外部所推动;它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具体的终点;它基本上是靠试错产生的,而试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
马特·里德利
«
1
2
...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
723
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