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抛弃世俗的琐事,身体就不会劳累;遗忘人生的烦恼,精神就不会亏损。
用无为的态度,依照自然规律行事,叫作“天”;用无为的态度去说话,才是“德”;爱护他人,利益众生,就是“仁”;从不同事物中看到同一,就是“大”;行为不孤傲偏执,就是“宽”;能包容万般不同,就是“富”;所以执守道德规范叫作“纪”;自觉形成德行就是“立”;遵循道就是“备”;不因任何外部力量而挫伤自己的心志就是“完”:君子明白了这十个方面,就可以包容一切事物,就是心志伟大。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