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事
刚才又一位出来创业的兄弟 msn 上跟我聊。再次诚恳分享给他:1、凡事只能靠自己;2、万事皆有解,且只有唯一正解;3、 凡是担心的事一定会发生;4、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享受!
张一鸣
对很多事情我挺有自己观点和想法,目前不能解决问题,不应该去展开和评论,要想想现在能有效果和价值的事情。我甚至时常要提醒自己:你这样想是没有错的同时也是没有用的,赶紧做许多又很有用又没有错的事情。
张一鸣
高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想当然、凭感觉,应该要推理。其实线性思维是常见的一种想当然,也许许多事物的常态是类线性的,但是常态或者普通事物往往不是关键,需要面对的情况往往是非常态,所以要注意避免线性地“想当然”。
张一鸣
未雨绸缪其实很难的,大多数情况都是事情推人走,往往能容易被推动的人已经很不错了。
张一鸣
谋事不求易成,具备强烈的成功动机和韧性才能成功。
张一鸣
做产品一定要坚持面对事实仔细辨析小心求证,不绕弯不侥幸不鸵鸟,延迟满足感。
张一鸣
开会的时候总有些大忙人在那里闷头回邮件玩短信,认为讨论的那些别人的事和自己无关,这是极端错误的。让你参会说明领导认为会议的内容你需要知道并希望听到你的意见,如果发现你不会倾听又对会议无所贡献,慢慢你就不会再被要求参会,久而久之在组织中也就被边缘化了。
张一鸣
最近重读到稻盛和夫的《活法》,其中提到专注投入,举的陶瓷工艺改进的例子尤其另我印象深刻。我们做每一件事(写一段程序,写一封邮件,写一个策划)的时候是否在想自己是否投入全力以赴的认真做了?请试试:你能有多专注?
张一鸣
今天和同事的讨论效率,说到表达模糊影响效率和沟通的问题,很有同感。我一直就觉得类似以下含糊说法在工作中应避免:“应该差不多吧 过两三天大概 就可以了、 估计再要一点时间就接近好了、这个东西也还行吧、最好能 xxxx 吧、差不多也都行、我过一段弄一下、这样也还是可以的……”
张一鸣
对于我们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我们不光要正确地做事,我们还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关注的是效率,做正确的事关注的是效益。
宋志平
从本质上讲,管理是正确地做事,是处理好人、机、物、料的关系,往内部看,目的是提高效率;而经营是做正确的事,是面对市场、创新、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做出选择,往外部看,目的是提高效益。
宋志平
在我国做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如果完全学习和照搬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一定会削足适履,事与愿违。
宋志平
我以前在北新建材做董事长,我走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新建材的同志们说宋总你给我们留下几句话,我就留下了8个字,叫“质量上上、价格中上”。
宋志平
两件事改变了中国企业的命运,一件事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另一件事就是疫情,过去的好日子被打断了。
宋志平
要量入为出,现金为王。企业经营就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利润=收入—成本,要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没有现金就必然死掉。经营企业一定要量入为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要做多大的事。
宋志平
如果不自己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就会一直忙于日常琐事。
彼得·德鲁克
利润是作为结果出现的,并不是一开始就需要考虑的事。
彼得·德鲁克
任何改进的事物或新事物首先都需要进行小规模的试验。
彼得·德鲁克
变革领导者需要两种预算:一种是现有事业所需的预算,另一种是未来所需的预算。
彼得·德鲁克
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有许多即使不做也不会有困扰的事。
彼得·德鲁克
«
1
2
...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
1609
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