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实际
这是一只打火机,实际上它是一把剃须刀;这是一只皮鞋,实际上它是一个电吹风。
周星驰
一件事情,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在历史上,表面上的东西比实际的东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实的东西总是压倒真实。但如果对文明作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最美好、最有传奇色彩的东西正是文明的真正支柱。
古斯塔夫·勒庞
这种所谓群体认知中的道理,实际上也并不是道理,它更像是一种立场,站在群体的角度,尽量捍卫自身存在性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些群体之间的争论,不是道理之争,而是立场之争,这种争论并不是为了捍卫“我们的思想”,而是为了捍卫“我们自己”。
李善友
在所有的学科中,哲学的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无论是物理学还是生物学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哲学思想的第一性原理之上。
李善友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学习深刻的知识,而是学习不同学科的差异化思维方式。对我们而言,每个学科都是一种思维的视角,就像一个个功能不同的眼镜,有的是近视镜,有的是远视镜,有的是显微镜,有的是望远镜。而我们就是通过功能各异的眼镜研究这个世界,从而形成不同维度、不同角度的综合认知,这才是学习不同学科的要义所在。
李善友
在三段论演绎法中,只有前提正确,才能保证结论正确。从这个角度来说,演绎法的隐含假设就是前提。演绎法的价值在于其可保真性,实际上,可保真性取决于前提为真,而来自归纳法的前提不能确定为真。所以,使用演绎法的关键在于确保前提的正确性,即前提不能来自归纳法。
李善友
系统之间是有层级之分的,最简单、直接的划分方式就是“母系统”和“子系统”。某一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既可以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元起点,也有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母系统的中心思想,作为子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从系统的维度来说,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所以不同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之间也有层级之分。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必要去找到那个终极的第一性原理,所有比我们想要推导的理性系统范围更大、层级更高的母系统,其中心思想或者推导结论都可以作为子系统第一性原理的来源。
李善友
为什么说哥白尼引导了天文学的革命呢?他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新的逻辑?其实并不是,实际上,哥白尼引导的天文学革命起始于他发现了旧系统的逻辑失洽。他提出日心说,并不是因为他发现了某种新逻辑,而是他想改变当时已经失去效力的天文历法。
李善友
实际上,这个佯谬的出现是爱因斯坦打破经典力学原有系统边界的契机。这个佯谬的实质问题是,光速和时间,哪个是绝对参考系?在牛顿的经典物理世界:“绝对时间”就像河流一样,与任何物质和空间无关,是运动的绝对参考系。经典物理学确立了绝对时间的隐含假设,时间是绝对不变的,而其他所有物理定律要从时间这个绝对参考系中推导出来。爱因斯坦通过刚才的佯谬,发现了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参考系,经典物理学系统的边界由此被打破。
李善友
实际上,这个方程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大厦的根基。在牛顿经典力学的体系中,物体的运动都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也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石假设之一。爱因斯坦再一次打破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边界,将质量和能量融合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即“质能”,而质量和能量也就成了质能的一体两面。
李善友
实际上,牛顿力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万有引力”定律就建立在两个公理之上:第一个公理是惯性假设;第二公理是引力假设。由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两个假设作为公理,推导出万有引力,从而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这个架构就是欧氏几何里的公理化架构。
李善友
实际上,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任何理性系统的边界都是由第一性原理决定的。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作为理性系统得以形成的元起点,虽然支撑了整个理性系统,但它同时也禁锢了这个系统的边界。它是系统得以形成的根基之处、最大的确定性之源,因此也是系统的最脆弱之处,是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所以,要想打破系统的边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作为基石假设的第一性原理击碎。当地基垮塌,建设在地基之上的高楼大厦自然也会随之轰然倒塌
李善友
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更深层次的分析角度来看,你会发现所有从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创新模型,最终都会符合某种第一性原理。与其长时间地持续总结经验,我们不如换一种视角,将这种归纳创新变为演绎创新,使用演绎的方法直接定位到某种对企业发展有根源性促进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然后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推导出新的创新模型,最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模型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指导创新实践。
李善友
很多人认为微软死于强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微软从来没有被任何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被它自己内在的隐含假设,被PC时代的第一性原理禁锢。
李善友
关于理性认知,柏拉图提出了“洞穴囚徒”这样一个隐喻。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人类就像生活在洞穴中一样,以为通过自己的思维、认知、心智看到了世界的本源,实际上看到的只是真理之光折射到墙上的影子而已。
李善友
更糟糕的是,光原本只是能量,是波长,但是视觉把光的波长扭曲成“颜色”。当我们看到绿色树叶的时候,实际上是光通过树叶折射到眼睛中经过大脑处理后,认为这个东西与既有的绿色模型接近,于是才产生了树叶是绿色的认知。所谓颜色,并不是客观事实,只是大脑中的主观模型而已。
李善友
哥白尼最大的贡献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思想的开拓,实际上他提出的天体运动模型并不比托勒密的简单多少,因为他继承了托勒密天文学中的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基石假设。
李善友
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其实表达的也是主体性认同的结构,正因为“我”在思考,所以“我”才存在。在这个结构中,不可知的“我”占据了主体的地位,而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我”的思考却被常常等同于“我”自身来看待。这种常规的认知习惯,实际上导致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那就是人类的思想和语言会持续性地陷入二元对立的矛盾中。
李善友
从形式上讲,狭义相对论在提出之时还是一个假设理论,但后人用实际的证据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假设的正确性。换句话说,爱因斯坦是在不具备相对论理念诞生基础的时代,仅凭思想实验和纯逻辑推理,在没有通过观测实证的情况下,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说,提出了超前的理论。
李善友
爱因斯坦说过,“理论家的工作可以分成两步,首先是发现公理,其次是从公理出发推出结论”。实际上哪一步更难呢?爱因斯坦认为,第二步只要“相当勤奋和聪明,就一定能够成功”,至于第一步,如何找到可作为演绎出发点的公理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李善友
«
1
2
...
63
64
65
66
67
68
69
...
92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