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对方
但如果那根本不是两个人共同的经验怎么办?如果两人的经验完全不同呢?或是其中一人误以为他的经验和对方相同?
欧文·亚隆
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书信,提供了绝佳的例子,在他俩关系的后期,两人都非常细心的观察和分析对方行为的细微末节,使两人间的关系变得难以忍受。
欧文·亚隆
他曾经对一个和他有相似经历的患者说“自力更生是骄傲自豪的来源,但是它也会导致一种没有根基的感觉……像是长在沼泽地里的野百合,花儿虽美但是根基不牢”,亚隆能如此准确地共情对方,可能是因为这也是他自己的心声。
欧文·亚隆
应该让组织里的成员了解组织长期设置的稳定的智慧众筹平台。这些平台不分时间、地点、类型,不舍昼夜地等待每个人的意见、建议,甚至牢骚,并对其认真梳理、筛选、归类。无论组织内哪个部分,能采纳的建议,立即采纳;不能采纳的,或者暂时不能采纳的,也要向对方一一反馈,既做出诚恳说明,也表示诚挚感谢。平台要建立一个师生代表数据库,随机抽取评委,对所有建议进行评选,建议无论是否被采纳,其高下均以建议本身的价值而定,对评委认可的建议随时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
李希贵
尽力让你的平台看上去是那个最有可能达成对方目的的地方。
克里斯•布洛根
在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只要你学会认可对方,那么一切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墨羽
理论不在于新不新、深不深,更不在于正确不正确,而是能不能形成沟通性。可沟通性非常重要,哪怕是一个浅显的理论,但它一下子调动起对方的思想,把对方转变成一个新的主体,那这个理论就是革命性的。找到能引发共鸣的语言其实是很难的,不仅要对静态的结构,而且要对形势、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精确的把握,才能够讲得简单,勾起大家的共鸣。
项飙
无独有偶,科里·帕特森在他著作的中提醒读者,在对话前务必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我的目的。(2)对方的目的。(3)我们的关系。(4)我应该如何做去实现上面这些目标。
熊浩
所谓反馈,不是做决定,而是听到对方的表达之后,对对方的反应和回复。
熊浩
所以,所谓的听觉正念,就是全然在听对方讲话中,不偏移、不离神、有觉知。
熊浩
利益与立场之间有一层隔膜,这层膜就是自以为是。别人的利益、需要、问题,别人的生命、体验、认知,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其实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很容易搞错,其实我们在询问和聆听之前并不了解。走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走到对方真实的需要和利益之中,这就是破除立场,了解利益的过程。
熊浩
人与人之间要想诋毁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从道德方面进攻。
郭德纲
如果对对方的期待过高,结果因失望而愤怒,也可以通过做笔记而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高的期待、对方有没有打算回应自己的期待、是不是对方努力了却没有做到等等,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审视。
赤羽雄二
从多个角度做笔记,就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跟之前比起来也就更容易理解对方的看法和行为了。一旦理解了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自然也就不会郁闷,生闷气的情况也会消失。
赤羽雄二
当你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服务时,你会看到痛苦和不公正近在咫尺。罗尔接着写道,你离智慧越近,你看到的自己的阴影就越多,你看到的别人的阴影也越多,你就会越发意识到我们是多么需要对方。希望被注入了现实意识。“生命的后半部分有一种庄严,”罗尔写道,“但现在它被一种更深层次的轻盈和淡然,或‘顺其自然’支撑。如果这有什么意义,就是我们的成熟年华是由明亮的悲伤和清醒的幸福构成的。”
戴维·布鲁克斯
只有发自两个人存在的核心的相互交流,两个人都从核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爱才是可能的。人的真实性只存在于这种“核心的感受”中,这里是活生生的,这里才是爱的基础。因而感知到爱是一种永恒的挑战;它不是一块供歇息的地方,而是一起行动、一起发展、一起工作;甚至不管是和谐还是冲突,是快乐还是悲哀,都从属这样一个根本事实:双方从生存的本质感到了自身的存在,他们成为自己,而非逃离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与对方合一。爱的存在只有一条证据: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二人各具的活力和力量;这是爱的果实,能识辨爱。
艾瑞克·弗洛姆
谈话必有对方,正如下棋必有对手。
金克木
金克木看来,要真正读懂一本书,不能用“兢兢业业唯恐作者打手心读法,是把他当作朋友共同谈论的读法,所以也不是以我为主的读法,更不是以对方为资料或为敌人的读法。这种谈论式的读法,和书对话……是很有趣味的”。
金克木
这其中只有一个原则: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想法放置到对方的思考方式之中,将自己设想在对方的立场上,告诉他该如何想、如何做,如此才能沟通,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仁”。“仁”的意思,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这是沟通很重要的一项原则。
许倬云
真正的教育过程是这样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往对方灵魂深处放置铁铲,采掘对方的资源,然后再倒回自身开始熔炼。每个人的生命品质和精神品质的高低厚薄,取决于他在这一过程中采掘熔炼的数量和持续时间的长度。
李政涛
«
1
2
...
18
19
20
21
22
23
24
...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