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需求
我不会给你一份标着年龄的里程碑,告诉你孩子何时该微笑、何时该学会坐着或站立、何时唱出一首歌,因为每个人都以不同的速度成长,晋升到不同的阶段,没有能力高低之分。帮孩子度过每个阶段的方法,是满足他在那个阶段的人际关系需求。
菲利帕·佩里
无论一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有多高,无论她是否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只要当初她在她的母亲身边必须压抑所有这些需求,那么当她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时,这些需求就会从她的无意识深处流露出来,并在孩子身上寻求满足。孩子也能清楚地察觉到这点,并很早就不再表露出自己的需求。
爱丽丝·米勒
我们早早地就开始鄙视自私者。一个孩子如果满足了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要求,他就是一个“好孩子”;但如果他拒绝满足要求,或者自己的想法与父母的背道而驰,那他就会被说成是自私者。父母通常并不会意识到,他们所谓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而教育孩子,事实上是为了满足自己自私的需求。受到这样教育的孩子要是不想失去父母的爱——哪个孩子能承受得起——就得在有能力真诚地分享和放弃之前,早早开始学习“分享”“给予”“牺牲”和“放弃”。
爱丽丝·米勒
自大的人永远无法割断赞美与爱之间的悲剧关联。他们不断地寻求赞美,贪得无厌,因为赞美与爱并不是相同的东西。赞美只是对他无意识的原始需求的替代性满足,他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和被认真对待。
爱丽丝·米勒
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各种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傀儡,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到依靠。也就是说,他要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情感,并有能力把它们表达出来。
爱丽丝·米勒
如果母亲不仅无法满足孩子的自恋需求,而且她自己的自恋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会发生什么么?她会全然无意识地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自恋地占有孩子,尽管她的初衷是好的。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母亲对孩子没有强烈的情感上的关爱。
爱丽丝·米勒
马勒在她的书中写道:“母亲特别的无意识的需求可以创造一种孩子,激活孩子的无限可能性当中的一种,这种孩子可以发映她自己的独特的个人需求。”换言之,母亲一直以多样化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一种“镜像框架”,而孩子的原始自体要做出改变,去适应这个框架。假如母亲在孩子幼儿期的镜像功能是难以捉摸的,怀有敌意的或者让人忧虑不安的,假如她对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自信有所动摇,那么孩子在个体形成阶段,就不能从自己的共生伙伴那里得到一个可靠的情感的再次确认。结果就是,孩子的原始自体感觉会发生障碍。
爱丽丝·米勒
母亲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去体会自己的情感和感觉。孩子便发展出一些能满足母亲需要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在当时保障了他的生存,即获得父母的爱,却妨碍了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成为他自己。这种情况下,属于孩子这个年纪的自然的自恋需求就无法融入他正在形成的人格之中,而是会被压抑或者分裂出去,从而继续保持其早期原始的形态。这也令这些需求以后更加难以融入。
爱丽丝·米勒
如果孩子的自恋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能独立自主,获得情感的力量。
爱丽丝·米勒
我已经知道,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种局限,都有一个需求。否则,我们不可能有这个局限。症状只是一个外在的结果。我们必须深入解决精神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意志力和控制力没法实现的原因。他们只是与外部的症状作斗争,就像把杂草割掉却不把根挖出来。
露易丝·海
如果一个孩子有幸在一个能满足他镜映需求的母亲身边长大,且母亲允许自己被孩子占有,服从孩子,也就是说她为了孩子的自恋发展甘愿被利用,那在成长中,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感觉。理想的情况下,母亲也能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情感氛围,并能理解孩子的需求。
爱丽丝·米勒
每个孩子都有合理的自恋需求,比如得到母亲的关注、理解、尊重和认真对待。在出生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孩子依赖于母亲对他的服从。他需要母亲像镜子一样,可以从她身上看到自己。温尼科特曾这样描述这个美好的画面:“母亲看着怀里的婴儿,婴儿也看着母亲的面容,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这一切的前提是,母亲是真的看着面前幼小而无助的生命,而不是自己的内心投射,也不会把她的期望、恐惧和为孩子制定的计划投射到孩子身上。否则,孩子在母亲的面容中找到的就不是自己,而是母亲的困境。孩子自己则缺少镜映,他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徒劳地寻找这面镜子。
爱丽丝·米勒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间一段很好的婚姻,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更应当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们内心需求什么,他们在想什么。
约翰·贝曼博士
尽管市场对于选时选股的需求很大,但要做预测准确很难,宏观与策略的总体研究特点是自上而下,而行业的研究特点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去预测股市,一般而言都不怎么靠谱,因为经济不是股市的晴雨表,而反过来也未必正确,因此试图依靠对宏观或策略的预测来战胜市场,有点一厢情愿。股市与宏观之间并非简单的相关关系,宏观研究者自身的问题也会影响预测质量,大多数宏观预测者会过重看重自己身处的时代,给予当下过重的权重,这是由于人作为情绪化的个体,难以摆脱主观性,其实也是一种动物的本能。
李迅雷
卖方研究,还是要贴近客户,要清楚客户在想什么,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一是要提高传播力。
李迅雷
我们总想在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如果某个开悟的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接受他。因此,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只是不同层次的满足罢了。须知,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能够让你认识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你是不可能解除无明痛苦的。
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总想在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如果某个开悟的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接受他。因此,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只是不同层次的心理满足罢了。须知,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能够让你认识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你是不可能解除无明和痛苦的。
克里希那穆提
一个人需要朋友是因为他无法单独。只要一个人需要朋友,他就不太能够成为一个朋友——因为这种需求把别人贬为一种对象。只有能够单独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朋友。友谊不是他的需求,而是他的喜悦;那不是他的饥渴,而是他想要分享的丰富之爱。
尼采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任正非
你的工作是了解顾客的一切需求——包括那些连顾客自身都没意识到的需求。
史蒂夫·乔布斯
«
1
2
...
37
38
39
40
41
42
43
...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