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养育
你这一代可能是不完美的,但你可以通过好好养育下一代,让下一代比你更好,然后形成滚雪球效应,代代相承得越来越好。
李玫瑾
养育孩子,并非天天在说教,也并非事事在照顾。
李玫瑾
我们不要相信说: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尤其是在学习上,你一定要考虑智商的问题。遇到天赋优异的,你养的越好,离你越远,他的贡献不在家内,他一定惠及更多的人:可能是全人类,也可能是国家的栋梁,他的成功是你的骄傲,而你的付出是社会受益;相反呢,这个孩子资质平平、本性淳朴,你要善待他,那是老天留给你的礼物,如果你养育的好,他会让你感受到亲情、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他甚至会反哺,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依靠和安全感。所以两种养育难分好坏,都是命运的内在轨迹,我们不必跟孩子较劲,更重要的是他要活着且健康。
李玫瑾
人其实是“养育+教育”的产品。学校教育之前的家庭养育,尤其是心理抚养的好坏,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一生。
李玫瑾
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这叫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李玫瑾
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是有言语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亲近)、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李玫瑾
养育孩子,并非天天在说教,也并非事事在照顾。陪伴也是一种养育,这需要的是一种过程。亲子关系,是需要用时间培养的。细心照顾,耐心陪伴,慧心观察,这是读懂孩子的前提。
李玫瑾
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这辈子依附于他。
毛姆
如果把这种违拗行为当作一场对养育的反叛,并且大张旗鼓地镇压叛乱,我们将会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陷入巨大的麻烦之中。如果我们把每次换裤子、寻宝游戏、午睡、蹚水坑和抛垃圾都演变为政府危机,就很容易在养育过程中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抗、大发脾气和各种激烈的违抗。但是,这些违抗在出生后第二年并非不可避免,它们在第二年的“违拗症”中,也并非一定会出现。这种全面的反抗,是对外界过多的压力或者强硬控制的一种反应。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发展的过程,就会发现每个发展阶段他们都有特定的问题。
塞尔玛·弗雷伯格
父母们早已忘了曾经的“魔法岁月”,在面对养育问题时,习惯以成人的理解来分析孩子的行为动机,但其实,孩子的想法与我们相差甚远。只有当父母了解了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发展规律,才能找到相匹配的合理教养方式,去化解育儿难题,并最终达到帮助孩子发展健康人格的目的。
塞尔玛·弗雷伯格
伊利奇呼吁废除学校对于教育的垄断,应该使受教育者享有选择教育的权利,成为积极的消费者,应该“为每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
朱永新
家庭教育思想的要义包含四重内容。第一,养育孩子是人类所有事业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深刻、最宝贵的工作之一,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础工程。第二,养育孩子不是做木匠活,不能按照事先设计的模样去雕琢和打造一个标准件。第三,养育孩子与园丁的工作比较相似,要想让各种各样的植物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园丁只须为它们提供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让花草自由生长。第四,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种基于血缘的特殊的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求任何回报,是一种无私的爱。
朱永新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大的变化是从一个小小的家庭来到了一所大大的学校,生活圈从以父母(或其他养育者)为中心过渡到以同伴为中心。在这个阶段,伙伴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朱永新
童年中期一些最重要的学习根本不发生在教室里,它们发生在午餐时间、课间休息时间、走廊上和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孩子在学龄期最伟大、最具挑战性的转变就是从以养育者为中心的生活过渡到以同伴为中心的生活,这些同伴包括朋友、领导者、追随者以及竞争对手等。但是,典型的学校教育大纲将这种课外学习视为干扰或问题,尽管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重要。
朱永新
孩子是从父母和其他养育者那里学习的,不管是通过观察的方式还是通过证言的方式。孩子会仔细观察父母是怎么做的,也会非常仔细地倾听父母在说什么。与孩子沟通并倾听他们所说的,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也多回答一些‘为什么’,都可以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朱永新
父母和其他养育者不需要教授孩子太多知识,而“只需要让他们去学习就可以了”。因为,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强大的学习能力,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向别人学习,他们非常善于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加工这些信息 。
朱永新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养育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养育者更有价值 。
朱永新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既不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不是出于道德上的义务,而是因为一种独一无二的爱 。
朱永新
你谈论棘手的议题,或感到恼怒,或觉得你和对方快吵起来时,请记得以下几点。1.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不要坚持自己“很聪明”、对方“愚不可及”;2.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所以要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3.不要反应,而是反思。你不必在每次反应之前都先反思(我不是主张你放弃所有的自发性),但是如果你现在感到恼火或生气,我觉得暂时停下来了解原因是个好主意。4.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唯有展现脆弱,敞开心扉接纳自己,才可能培养亲近的关系。5.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不要设想太多或是把自己的想法硬套在他人身上,想办法了解对方的感受,如果你误解对方了,就坦然承认。了解自己及对方的感受不仅是良好协商的基石,也是健全关系及同理心养育的基础。开启这种互动永远不晚。我。
菲利帕·佩里
养育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的事情,也是最有挑战的。
简·尼尔森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