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一致、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李泽厚
思想家,哲学家,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

李泽厚于1945年—1948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50年—195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分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55年发表了《论康有为的〈大同书〉》《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中的人民性问题》等文章,一举成名;1960年被下放劳动;1988年当选法国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赴美国小镇教书,长期定居中国国外;2021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家中离世,享年91周岁。李泽厚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美学、伦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