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百万人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实现了他所追求的目标。即便是那些最幸运的人,他们的成就也与其年轻时梦想获得的虚荣仍然相去甚远。数以千计的困难和阻碍撞碎了计划的梦想,而他本身的力量却显得很弱小,以至于无法实现主观想象既定要达到的目标。失望和失败的计划,自身的不足和他提出的既定任务相互矛盾是每个人最大的、最为痛心的经历,这是最典型的人类命运。人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这种命运做出反应。生活的智者歌德指出了其中一条道路。他在《普罗米修斯》中呼唤道:“你也许说,我应该憎恶生活,逃向沙漠,因为不是所有的美梦都能成真。”浮士德认识到“智慧是最后的结果”。“只有那些每天不得不拥有自由的人,才能像获得生命那样获得自由。”任何尘世间的不幸都能损害人们的意志和精神。谁想面对真正的生活,而不被生活所奴役,谁就不应当躲避到生活的谎言中去寻找安慰。当企求的成就没有到来,当命运的打击将长期的辛劳所得瞬间化为乌有时,他应当将努力再增加四倍,他应当毫不畏惧地面对不幸。
冯·米塞斯
被评为“自由至上主义的世纪人物”

路德维希·海因里希·艾德勒·冯·米塞斯(德语: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男,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大师,自由主义思想家。奥地利学派第三代掌门人,朝圣山学社成员。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促成古典自由主义复苏的学者。被誉为是“奥地利学派的院长”。2000年被美国《自由》杂志评为“自由至上主义的世纪人物”。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穆瑞·罗斯巴德。其中哈耶克于1974年代表自由主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