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江边生活的时候,当地人的足智多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任何变化都能作出快速的反应。他们大踏步地接受了市场经济的革命;只要某种产品有需求,商店里马上就会货源充足。……不过,几乎看不见长远的规划。如果江水上涨,顺山往上搬迁就是了;农民们会等到江水漫进地理才来收割庄稼。人们所说的未来,其实就是明天。”
彼得·海斯勒
美国记者

彼得·海斯勒(1969年6月14日--),美国记者,中文名何伟,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成长于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主修英文和写作,后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国家地理》杂志、《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媒体的长期撰稿人,1996年曾在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担任教师。 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从捷克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罗斯、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旅游文学写作之路。海斯勒著有中国纪实三部曲,其它散文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