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换一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但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并非如此,持有不同观点的群体拥有巨大优势,而且往往是决定性的优势。
马修·萨伊德
好多样性并不仅仅意味着从焦点小组或市场调研中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在一开始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数据作为探讨和思考的依据,以及贯穿所有问题从出现到解决过程中的各种假设条件。
马修·萨伊德
只有当多样性与目标问题相关时,它才能帮助集体智慧的形成。关键是要找到既有密切相关性、又能带来协同作用的人。
马修·萨伊德
人生的意义是难以找到精准答案的,既然这个问题是无解的,那不如与自己和解,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大概就是活着的意义。
陶勇
我忽然感觉医学的意义就是去促进平衡。人自身的器官、经络、血液的平衡,各项指标正常,各个功能正常,这是肉体的平衡;人对金钱名利的追逐,对爱恨情仇的纠缠,往往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什么都拥有,但并不快乐,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感知到幸福,这是内心的平衡。时代在高速发展,人类不断透支和破坏自然环境,从而引发天灾人祸,实则再高超的画家也调不出天空的颜色,再厉害的科技也敌不过自然的力量。人对于自然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生物而已,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持平衡才能形成健康的生态圈,这是人与自然的平衡。而医学,如果只关注个体,那么还远远不够,未来医学再发达,也解决不了整体的问题。
陶勇
大脑无法辨别实体压力源和生理压力源。实际上,光是想象一种紧张的情境就可以触发应激反应。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我们无法避免这种压力,也不能以战斗或逃跑的方式来消除应激反应引起的生理觉醒。在这个标榜文明行为的现代世界,人们并不认为战斗和逃跑是面对压力的合适反应。例如,你老板炒你鱿鱼时,你既不能揍他,也不能逃离这种情形。长期下来,这种不适当且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变成压力源。对于许多人来说,应激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已经成为一种自动且无意识的反应。
格雷格·D.贾克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保持70%的正常睡眠(即平常睡8小时的人仅睡5.5小时左右),就仍然可以长时间保持思维敏捷度、记忆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格雷格·D.贾克布
如果你是因为时差或一些有压力的事情(如爱人的逝去、别离、离异或身体问题)暂时扰乱了睡眠,那么连续几晚,甚至几周夜服一片安眠药也是恰当的。在这些情况下,安眠药可以防止短期失眠恶化为慢性失眠。
格雷格·D.贾克布
有一种称为习惯化(habituation)的心理机制,亦即一个人越常接触到一件事物,就越不会看重那件事物。因此,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打压对饮食的念头,其实是有问题的做法。关键的概念是将食物视为朋友,不是敌人。食物本身没有魔法,不是超自然力量,也不危险,不用妖魔化,以平常心视之。食物就只是食物。
麦克尔·莫斯利
从我的微薄经验说,看天象,知宇宙,有助于开拓心胸。这对于观察历史和人生直到读文学作品,想哲学问题,都有帮助。心中无宇宙,谈人生很难出个人经历的圈子。有一点现代天文常识才容易更明白:为什么有些大国掌权者不惜花重金去研究不知多少万万年以前发生而现在光才传到地球的极其遥远的银河外星系、超新星、黑洞等等。这些枯燥的观察、计算、思考只要有一点前进结果,从天上理论转到地上实际,就会对原子爆炸、能源危机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最宏观的宇宙和最微观的粒子多么相似啊!
金克木
器物的存在意义,在于“解决问题,响应需求”,让生活更方便舒适更从容优雅愉悦,才是唯一价值。
叶怡兰
以部落的结构来譬喻公司,其实具有相当的意义,目前专事于管理学的人,却忽略了这一点。一般学管理的人,往往着着眼于制度(institution)。而“部落”的概念,则是以一个人群当作文化的共同体。从文化共同体的层面上看,人,就不是制度中的一个小螺丝钉,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爱憎、有喜怒的人。换言之,以这种眼光来观察,则可超越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观察图表、流程的缺陷,使我们明白,我们正面临的问题,正要处理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流程图。
许倬云
以儒家的说法说明,白话地说,就是“坚毅”;文言地说,就是“诚敬”。“诚敬”就是坚毅地坚持,“诚”不仅止于诚实、诚恳之意,还包含了认真的信服之意。“敬”是指全心全意地投入,这也是一个修养问题。
许倬云
“教育智慧”从何而来?这是我更关心的问题。它来自天赋、经验,以及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李政涛
作家约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说道:“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马歇尔·卢森堡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这样写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马歇尔·卢森堡
当一个人全面考虑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年轻一代是如何重要的问题时,对那种处理教育问题时轻浮、迟钝的态度所造成的破碎的生活、受挫的希望、民族的失败,真是让人难抑心头强烈的愤慨。
怀特海
但在风格之上,知识之上,还有一种模糊的东西,那就是力量。风格是力量的形成形式,是对力量的约束。但是,毕竟达到预期目标的力量是最为根本的。首先要达到目标。不要为你的风格所困扰,而要去解决你的问题,去履行你的职责,或者去完成摆在你面前的任何其他任务。
怀特海
教育是一种需要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学习无捷径。学习的困难——“见树不见林”,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树林。
怀特海
理论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课程里具有可应用性,这不容易付诸实践,也很难实行。因为其本身就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怀特海
«
1
2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
273
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