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理解
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说有效,就是增进理解的意思。
叶圣陶
买回一本书之后先看书名,搞清楚这个书是关于什么的,再看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样的。看目录,为的是理解整本书的结构。这本书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尝试在目录里面找出他的结构、大纲、梗概。接下来再看序言或是导论,选一两章最有兴趣的简略地看。
梁文道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梁文道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主体化,即把客体的知识、学问、道理与自己的理解、体验、感悟、爱憎、希冀结合起来,然后天地化为境界,知识化为格局,学问化为心胸,道理化为智慧,规律化为把握,终极化为核心范畴。
王蒙
听(聴),它要求我们听的时候要用耳朵、眼睛和心来聆听,这样你才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
罗翔
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质疑。好奇心的存在自有其意义。当人类思考永恒、生命以及真相那令人惊叹的组成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对它们产生敬畏之心。对人类个体来说,只要他每天仅仅尝试去理解有关这浩大秘密的一小部分,就已足够了。
爱因斯坦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这就是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自出生开始,我们便是以这种方式学习任何一种重要的东西。
罗伯特·戴博德
自大的人永远无法割断赞美与爱之间的悲剧关联。他们不断地寻求赞美,贪得无厌,因为赞美与爱并不是相同的东西。赞美只是对他无意识的原始需求的替代性满足,他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和被认真对待。
爱丽丝·米勒
抑郁可以理解为自我丧失的信号,而自我丧失主要体现在否定自己的情感反应和感觉。这种否定始于童年中因为害怕失去客体的爱而进行的至关重要的适应性改变。随后,在客体投射的内心形象的影响下,这种中否定延续了下来。因此,抑郁向我们暗示了病人身上存在一种早期的障码。
爱丽丝·米勒
1.误解是人生的常态,理解本是稀缺的例外。
罗翔
你来是为了丰富自己,展现你最深层的爱,为了学习和成长,学会同情和理解。
露易丝·海
如果一个孩子有幸在一个能满足他镜映需求的母亲身边长大,且母亲允许自己被孩子占有,服从孩子,也就是说她为了孩子的自恋发展甘愿被利用,那在成长中,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感觉。理想的情况下,母亲也能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情感氛围,并能理解孩子的需求。
爱丽丝·米勒
每个孩子都有合理的自恋需求,比如得到母亲的关注、理解、尊重和认真对待。在出生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孩子依赖于母亲对他的服从。他需要母亲像镜子一样,可以从她身上看到自己。温尼科特曾这样描述这个美好的画面:“母亲看着怀里的婴儿,婴儿也看着母亲的面容,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这一切的前提是,母亲是真的看着面前幼小而无助的生命,而不是自己的内心投射,也不会把她的期望、恐惧和为孩子制定的计划投射到孩子身上。否则,孩子在母亲的面容中找到的就不是自己,而是母亲的困境。孩子自己则缺少镜映,他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徒劳地寻找这面镜子。
爱丽丝·米勒
我们到底能为治疗自恋障碍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用理论去操控病人,而是应该让他们心中分裂的部分重新融合,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只有回顾那些痛苦的经历并接受其中的事实,才会不再寄希望于找到一个理解自己、能与自己共情的母亲。
爱丽丝·米勒
人的任何负面行为都可以理解为出于某种饥渴和伤害。饥渴包括对爱的饥渴、对认可的饥渴和希望被人看到听到的饥渴……是自我对于完整和表里一致和联结的渴望。而受伤反映了成长期的最初阶段,因为接受的教育是必须压抑自己的天性达到顺从,所以就会让真正的自我受伤。
约翰·贝曼博士
只是“理解“了妈妈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知道她为什么会成为她,这是不够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头脑层面,“接纳“在中间,“原谅“是在心里。只有在心里“原谅“了,你才是真正地“放下“了。
约翰·贝曼博士
无法理解另一个人想法的人,同样,也无法理解他的私人信件。
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总想在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如果某个开悟的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接受他。因此,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只是不同层次的满足罢了。须知,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能够让你认识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你是不可能解除无明痛苦的。
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总想在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如果某个开悟的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接受他。因此,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只是不同层次的心理满足罢了。须知,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能够让你认识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你是不可能解除无明和痛苦的。
克里希那穆提
不是每个人都会理解你的旅程。没关系。你来这里是为了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理解。
赫尔曼·黑塞
«
1
2
...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
195
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