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群体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龙应台
泰弗尔的研究说明了两个事实。第一,人是社会性的,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群体的成员;第二,人是反社会的,因为他们不喜欢其他群体的成员。
乔丹·彼得森
军人值得大家尊重,他们是天底下最朴实的群体。
刘猛
在一个群体里生活,做事一定要考虑到别人。所以,在性格培养关键期,父母要有意地告诉孩子,只要有他人在场或在附近,都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别人。
李玫瑾
个体通过思考,可以改变世界。目前,团体精神只是群居本能的外在表现。群居是人们出于恐慌而做出的反应,资本家、工人以及学者都只与同类人抱团。他们为什么恐慌?背离内心的人才恐慌,因为从未坦然面对内心而恐慌。群体中都是内心恐慌的人!他们发觉,他们的生存法则则开始无效,他们所遵循的法则则变得陈旧不堪,他们的宗教和道德标准都不再适合当下。
赫尔曼·黑塞
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情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支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余秋雨
治疗师自诩为无所不能往往会疏离群体。同时也是在传递以下讯息:“无论如何你都不能伤害我或碰触我。”
欧文·亚隆
如果一个孩子把摆脱恐惧看得很重,以至于他一生中从来都不敢为了某个理想或原则而冒险,那么这样的心理健康对于人的幸福而言毫无用处。如果一个孩子是“安全的”,但除了个人安全之外别无其他追求,那么这种安全本身也毫无价值。如果一个孩子“完全适应群体”,但这种适应是通过不加批判地接受和遵从他人的意见来实现的,那么这种适应也违背了人类自由的本意。
塞尔玛·弗雷伯格
使秩序成为永久技能的关键因素如下:只要人类决定在大型社会结构里共存,我们就会需要对可接受的行为进行协商以达成一个共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遵循规则和群体公约。仅在偶然的情况下,社会秩序必须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非少数人的欲望而予以执行甚至强制执行。这就使得达成共识、塑造行为、建立人类行为界限,使我们能够和平共处的这一能力成为一个永久技能。若要培养这一能力,你可以:(一)树立坚定的信念,(二)努力做到绝对清晰,(三)让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四)建立社会秩序和公约,(五)关注价值。
基兰·弗拉纳根
制度作为推动群体工作的有效组织方法,固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但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从个体上探索如何推进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才是最细微也是最深入、最有效的重新定义教育之法。
朱永新
杜威说:“游戏是儿童的精神态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标志。”美国学者詹姆斯·约翰森等在《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一书中论述了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想象游戏能够锻炼发散思维能力;二是能够使个人获得独特个性,因为游戏是一种表达个体品位和兴趣的方式;三是能够通过游戏与他人建立联系,也是获得自我意识和成为群体一员的手段。
朱永新
上限低带来平等,平等带来合作,合作带来群体演化速度加快。
万维钢
你抱怨的不是社会不公,而是抱怨没有分到一杯羹;你追求的也不是什么公平,而是在幻想着不劳而获地进入既得利益群体。
杨奇函
太多的共性将导致群体思维(groupthink)。太少的共性又会导致事情徒劳无功或者催生向平庸之辈妥协的委员会。问题的窍门在于拥有恰如其分的多样性。
戴维·温伯格
培养孩子的他人意识和组织意识的大敌,就是溺爱。因为被溺爱的孩子从小会形成错误的心理期待,认为自己的愿望就是命令,必须得到满足,认为自己无须付出与合作,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这些孩子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共情能力,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家庭和群体的累赘。
M·斯科特·派克
每个人都具备关注他人的能力,也都希望被别人接纳,并融入某个群体,但这份能力需要培养。身为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孩子在生命之初便体会到他人是值得信赖的,周围环境是值得信赖的。如果父母没有做到这一点,没能关注孩子、爱孩子,与孩子形成合作,孩子就很难培养出社会兴趣和组织意识,反而会充满了对别人的怀疑和对自己的不自信。
M·斯科特·派克
大多数人,只不过服务于某个组织,身穿灰色法兰绒西装,麻木不仁地追求地位。当时的论调是,群体压垮了个体,人们已沦为某个数值,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
戴维·布鲁克斯
迷狂结合的所有形式有三个特点:它们是强烈的,甚至不惜使用暴力;它们产生于包括身心在内的全部人格;它们是暂时的和周期性的。其对立面恰好适于古今最常为人们选择的那种结合形式:建立与群体及其风俗、习惯和信念一致基础上的结合。
艾瑞克·弗洛姆
聪明的群体则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动态机制。成员相似度很低,观点想法也大相径庭,这样的团队更像是一群叛军。当然,他们不是存心怀有异议,而是本着解决问题的精神,从问题空间的不同区域注入自己的独特见地。在这样的群体中,人们的不同观点会相互碰撞、延展、分化、栽植衍生。这就是集体智慧的标志:让总体超过个体的简单相加。
马修·萨伊德
思想能够直接塑造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以及社会规范和制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思想也塑造了我们的心理。一旦有人从社会群体中学到的东西,比他用一辈子时间单独学到的都要多,那么自然选择就会青睐善于从别人那里汲取想法的人。也就是说,学习榜样人物的能力至关重要。正如亨利克所说:一旦(想法)开始累加……基因的自然选择就会关注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理能力,从而更好地获取、存储、加工和组织一系列在群体“外脑”中越来越多地存在的提升适应性的能力和实践。这个过程可以被描述为自动催化,也就是动能燃料由自己生产。
马修·萨伊德
«
1
2
3
4
5
6
7
8
9
10
...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