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大野耐一
丰田生产模式的创始人
大野耐一(Taiichi Ohno 1912年-1990年05月28日),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复活之父”、“生产管理的教父”、“穿着工装的圣贤”。
使用剪刀裁剪布料,这是制造技术。什么样的材料使用什么样的剪刀,这是生产技术。
大野耐一
所谓制造技术是关于制造方法的技术,而生产技术则是关于怎样去实现制造技术,我们必须把二者区分开。
大野耐一
所谓可动率,即机器可以正常运转的比率。如果机器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转,就表示可动率不高,可动率的降低,必然会导致稼动率的降低。而稼动率就是在没有工作的时候,不要让机器空转,因为没有一点效率,可以说稼动率是由工作的有无即外界因素来决定的。
大野耐一
假设一个工序需要5分钟,其中人员装卸物料需要1分钟,机器的加工时间4分钟,但大部分企业都把5分钟算成人员工时来计算工资,其实通过优化,可以实现1人开5台机器。
大野耐一
那些欠缺改善能力的人可能还会说,如果使用新机器只需要2个作业员来操作,而原来的机器则需要5人,或者说新机器只需要1个人就能工作之内的话,他们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作业改善上面,只是固执的认为只有通过购买新机器才能提高效率、立竿见影,而且还会搬出一些公式的计算结果来说明一定会稳赚不赔,这种思维方式迟早会引发大的问题。
大野耐一
我认为首先需要进行的是作业改善,之后才依次为设备改善,工序改善,也就是说改善应该有先后顺序。
大野耐一
所谓作业改善,就是能够让现有的设备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改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购买设备,而是最佳的工作方法。
大野耐一
所谓整理,就像精简人员一样,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像他们这样不管有没有用,只要生产完了就全部堆放在仓库里,即便堆放得再整齐,也不能够称为整理。
大野耐一
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称为整理,需要的东西可以随时拿到称为整顿。
大野耐一
对于一般的作业员,我从来不发火,但对于主管以上的人员,我却经常大发脾气。不过,在生产现场对主管们发火,却可以引发作业员们对自己顶头上司的同情,这样一来,他们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就更容易进行了。
大野耐一
所谓"比智慧",具体来说就是如何让下属们感到身处困境,甚至于感到生死存亡,这时才会想出最好的办法。
大野耐一
到了改善的最后阶段,不管怎样努力也很难提高,哪怕是1%,这时大家可能会认为已经达到了极限,其实,我们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均衡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均衡化方面一定有继续改善的空间,比如调整顺序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大野耐一
与其汗流浃背的生产120个产品,还不如按客户需求只生产100个产品对公司来讲获利更多,这个观点一直很难被人们接受,不过,如果真的有多生产20%的能力,公司就应该反省是不是人手过多了。
大野耐一
前一任科长使用50个人的完成一项工作,在我的任期里一定要减少到40人,难道不应该具有这样的魄力吗?
大野耐一
我经常对管理者们说,在下达一个命令或指示的时候,自己必须首先接受,并且管理者们在和下属比智慧的过程中如果输了,就应该爽快的承认。
大野耐一
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回到如何降低成本,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觉得只要通过引进机器人设备或者自动化实现高性能就好,这就太可笑了。
大野耐一
丰田生产方式最难之处在于,如何针对所需的100个数量,研究出低成本的生产方法,在"just in time"的前提下,如何做到成本最低,这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课程。
大野耐一
丰田生产方式应该总结为,必要的产品,在必要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必要的数量。
大野耐一
在看板方式实施的最初,经常有大发公司的人过来实习,其中就有一个人指出,不能只生产需要的数量,不是还有剩余的原料吗?而且作业员们也闲着,难道不应该继续组织生产吗?我当时就回答说,不是这样,我们只生产必要的数量,不能因为还有原材料就继续生产,只需要100个去生产了120个,这对公司来说必然是损失。
大野耐一
安全和品质可以说是生产的根本。众所周知,不良品的出现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降低成本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做好品质管理。1955年,当丰田汽车公司面临必须降低成本的困境时,我们发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减少不良品,不良品减少了,生产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
大野耐一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