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王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
王晓明,出生于 1955 年 6 月,祖籍浙江义乌,王西彦之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个人的存在和价值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联系来体现。当他人需要我们时,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王晓明
社会底层民众在面对压迫和苦难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他们并非真的无知或麻木,而是因长期受压迫而感到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选择“装睡”以逃避现实的痛苦。这种“装睡”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怯懦和对改变命运的绝望。他们害怕面对真相,更害怕那些试图唤醒他们、让他们直面现实的人,因为这会打破他们脆弱的心理平衡。
王晓明
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由于惯性思维和习惯的力量,往往难以摆脱旧有的行为模式,即使这些模式已经明显不再适用。人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才能摆脱“习惯”的束缚,找到新的出路。
王晓明
鲁迅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和阅读“别样课本”的过程。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和思想流派,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哲学、从东方文化到西方文化,他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和思想视野,也使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晓明
当一个人自我否定到极致,甚至开始自我攻击时,他就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容易成为他人攻击的目标。
王晓明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中,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可能会受到严重削弱。他们会逐渐失去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转而依赖并模仿周围人的观点和思路,以此来获得一种“安全”的归属感。
王晓明
当一个人对人生抱有极高的期望和信念时,一旦这些期望落空或受到严重挑战,他可能会陷入深深的虚无感之中,认为人生毫无意义。这种虚无感往往源于他原先对人生的过度确信和期待。
王晓明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对封建礼教的激烈反抗,正是源于他对人性本善的坚信和对社会现状的绝望。
王晓明
《阿Q正传》中的阿Q,他通过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来应对生活的困境,但这种自我贬低的行为最终让他成为了他人嘲笑和欺凌的对象。
王晓明
最激烈的憎恨,往往产生于盲目的欢喜,最厌世的人,正可能原是爱世的人。
王晓明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成规面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在那一套标准课本之外,寻找到别样的课本,正是这些非标准课本和标准课本之间的多样张力,将向他提供发展自己精神个性的内在冲动。
王晓明
一个人所以会恨恨地宣告人生没有意义,总是因为他太相信人生是有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他原先对人生的确信,将他推入了虚无感的怀抱。
王晓明
一个人受多了压抑,就容易丧失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的能力,甚至连评价自己,也会不自觉地仿照周围人的思路。
王晓明
一个人乏到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就难保别人不来打你的嘴巴。
王晓明
为了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人们往往会寻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接受现实或采取行动。当一件事情被赋予了某种必然性时,即使内心不情愿,人们也会更容。
王晓明
说到底,人的生存意义,常常就体现在他人对你的需要之中。
王晓明
人真是习惯的俘虏,明明遇上了穷途,这穷途就意味着原先的走法不对头,可只要还没有学会新的走法,他一抬脚,一跨步,就还是会依照老走法。
王晓明
人的一切自解之道,精髓就在于寻找必然性,就是在不情愿的事情,只要你能够向自己证明,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你也就会低头去做。
王晓明
麻木和顺从的底下,其实对半是怯懦,看上去像昏睡,实际却是醒着的,是因为觉得逃生无望,才这么装睡,并因此特别讨厌那些拼命唤醒他们的人。
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