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摘录《书读完了》文案金句提升创意成就品牌
金克木
我觉得,好像比别的语言思想更为突出不同的是符号性质特强。这引出两方面:一是特别喜欢对偶,对于对偶很敏感。好像代数符号,总有正负两面。二是特别喜欢形象,善于用形象表达抽象。符号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能为感觉所知。在这方面,我们重形过于重声。二是由本身引出另外的“意义”。这不仅是外国所谓“隐喻”。这两者是汉字的特点,也是汉语的特点,又是我们思想习惯的特点。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存”是在时间中继续。“在”是在空间中定位。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重形象是中国人思想的一种习惯倾向,是心理结构或模式中的一个特点。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从我的微薄经验说,看天象,知宇宙,有助于开拓心胸。这对于观察历史和人生直到读文学作品,想哲学问题,都有帮助。心中无宇宙,谈人生很难出个人经历的圈子。有一点现代天文常识才容易更明白:为什么有些大国掌权者不惜花重金去研究不知多少万万年以前发生而现在光才传到地球的极其遥远的银河外星系、超新星、黑洞等等。这些枯燥的观察、计算、思考只要有一点前进结果,从天上理论转到地上实际,就会对原子爆炸、能源危机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最宏观的宇宙和最微观的粒子多么相似啊!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由此我一世也未能解开世界的九连环,不知道这个连环的整体。我只明白了所处的是一个不能不经过解说的隐喻世界。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世界中;有的人的世界层次少,有的人多。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金克木看来,要真正读懂一本书,不能用“兢兢业业唯恐作者打手心读法,是把他当作朋友共同谈论的读法,所以也不是以我为主的读法,更不是以对方为资料或为敌人的读法。这种谈论式的读法,和书对话……是很有趣味的”。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语言化为文字,换了符号,成为文本或一本书,又出现了另一个语言符号世界。书本世界不能完全符合口语世界。书本被创造出来以后自成一个世界,自有发展并且限制了进入其中的人。人进入书本世界以后常常通过书本认识世界,和通过语言认识世界一样。这个世界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可大可小的。它不是一个人单独创造的,也不是人人相同的。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物是书,符号也是书,人也是书,有字的和无字的也都是书,读书真不易啊!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我从这段经历认识出了一个三角形。教师、学生、课本构成三个角。教师是起主要作用的,但必须三角间有线联系,循环畅通;一有堵塞,就得去“开窍”;分散开,就成三个点了。这又是一个立体的三棱锥,顶上还有个集中点,那就是校长,他代表更上面的政府的教育行政和当时当地的社会要求。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庄子》的达观显露出不得已。《列子》的“自然”喷发出悲观气息。《老子》是给特殊人讲的哲学。《庄子》是给读书人讲的哲学。《列子》是给平常人讲的哲学。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各有才能偏向,各有目的不同,能适合自己而有效的,我认为就是好的读书法,就可以“得其所哉”。硬套用别人的方法,只怕会“麻雀跟着蝙蝠飞,熬眼带受罪”。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礼记·中庸》篇为朱熹收入《四书》,其中说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若不管这些词的内在含义,只就学、问、思、辨、行五字看,正好是一道思维程序。加上的条件是博、审、慎、明、笃,也不难懂。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统一中的基本思想是一切有序又有变。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凡是系统都有漏洞。没有网眼不能成为网。但是有建构就容易看清楚。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传统是什么?我想指的是从古时一代又一代传到现代的文化之统。这个“统”有种种形式改变,但骨子里还是传下来的“统”,而且不是属于一个人一个人的。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金克木
/
《书读完了》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