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摘录《自下而上》名言文案让我们在失败中重生再创辉煌
马特·里德利
我们的习惯、制度、语言甚至城市,都在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机制竟然惊人地符合达尔文主义:它是渐进的、无指向的、突变的、不可阻挡的、组合的、有选择性的,在某些模糊的意义上,也是进步的。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卢克莱修蔑视一切形式的迷信,他的原子论违背了基督教变体论的教条。基督徒一旦掌权,他就立刻被排斥到了边缘。他对快乐原则的推崇,也与基督徒对“快乐是罪,受苦是善”的常见迷恋无法兼容。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世界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变化的地方。模式自然出现,趋势逐渐演变。候鸟在天空中排队成V状并无意义,白蚁建造了宏伟的蚁穴却不需要设计师,蜜蜂修筑六角蜂巢不靠指令,大脑的塑造不来自“造脑师”,学习可以不靠传授,政治事件由历史塑造,而非反过来那样。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是基因的自私,促成了生物个体的无私。蜜蜂自杀式地去蛰威胁蜂巢的动物,为了自己的蜂巢而死,好让基因存活下去。只不过,在这个例子中,基因是通过带有毒刺的母亲、蜂王间接传递的。把身体视作为满足基因需求而运作,比反过来想更合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你的凝血基因存在的作用就是制造凝血蛋白,让伤口的血液更好凝固;但这一功能设计并不意味着有智慧设计师预见到了凝血的需求。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在农业社会,一个家庭能种植的粮食只够养活其家庭成员,很少有余粮能用来养活别人。于是,只有极少数人能拥有的城堡、天鹅绒外套、盔甲,或者其他任何需要多余能量才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借助牛、马、风和水,能够产生稍微多一点的盈余能量,但多得并不过分。木头没有用,它只能提供热量,但不能做功。于是,一个社会能够制造多少资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物质),始终有着上限。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在一个由运动轨迹可预测的原子所构成的世界里,卢克莱修无法解释人类明显存在的自由意志。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任性地提出,原子必定是偶尔不可预料地偏离,因为神祇命令它们这样做。自此,诗人的这种前后不一就叫作“卢克莱修式偏离”。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生命的诊断特点是,它捕获能量以创造秩序。这也是文明的一个标志。人使用能量来构建房屋、设备和观点,而基因则使用能量来制造蛋白质结构。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如果一个物种有许多代都反复遭遇相同的体验,那么,它的后代最终会选择某一种能应对这一体验的遗传素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碰巧一开始就获得了能应对该环境的素质的后代,会比其他后代更好地生存下来。于是,基因借此体现了过去的体验。从前需要后天学习的东西,有可能成为本能。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英国始终对欧盟感觉不舒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英国自下而上制定法律的传统,跟欧洲大陆自上而下制定法律的传统相矛盾。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法官逐步改变普通法,一个案例接一个案例地调整法律原则,以求符合事实。如果出现了新的难题,不同的法官会得出不同的处理结论,而随着时代有别,前后接续的法庭逐步地选择自己偏爱的路线,最终会形成一种文雅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法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埃利亚斯认为,道德标准是演变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记录了伊拉斯谟和其他哲学家公布的礼仪指南。这些指南充斥着似乎根本不必要,其实更能透露实情的餐桌礼仪、如厕礼仪和床事礼仪建议:“他人大小便时无须打招呼……不得用桌布、袖子或帽子擤鼻涕,也不要用指头挖鼻孔……吐痰时要背过身,以免唾液吐到他人身上……吃饭时不可挖鼻孔。”简而言之,这些琐碎的行为竟然值得一提,暗示以现代标准来看,中世纪欧洲的生活相当“恶心”。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按照斯密的观点,道德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人在社会中寻找心心相通的愉悦,自行决定道德准则,接着道德家再观察、记录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反过来又以从上至下的方式将之教导给人们。基本上,斯密的意思是,告诉你应该怎样行事的牧师,他的道德准则其实来自观察真正有道德的人怎么做。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我们都渴望他所说的“心心相通的愉快”,即“观察到别的人有着跟我们内心中一样的各种情绪,再也没有什么更叫我们愉快的了”。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人类历史的传授方式,也由此充满了误导,因为它太过强调设计、指导和规划,而太少关注演变。所以,打了胜仗的,是将军;经营国家的,是政客;发现真理的,是科学家;创造流派的,是艺术家;实现突破的,是发明家;塑造心灵的,是老师;改变思想的,是哲学家;布道的,是教士;做生意的,是商人;阴谋导致危机;神祇订立道德。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基因组没有主基因,大脑没有指挥中心,英语没有指导员,经济没有首席执行官,社会没有总统,普通法没有首席大法官,气候没有控制按钮,历史没有五星上将。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在社会中,人是变化的承受者,甚至直接主体,但很多时候,成因来自别处——它们是自然发生的、不可阻挡的集体性力量。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在西方思想史上,天钩模式占主导地位,它把世界解释为设计和规划的结果。柏拉图说,社会模仿一种设计好的宇宙秩序、一套应当强制执行的信念来运作。亚里士多德说,你应该在事物内部寻找意图和发展(也即灵魂)的原则。荷马说,神祇决定战斗的胜负。圣保罗说,你应该本着道德行事,因为这是耶稣的教导。穆罕默德说,你应该顺从神明通过《古兰经》传下的言语。路德说,你的命运在上帝的手中。霍布斯说,社会秩序来自君主或他所谓的“利维坦”(也即国家)。康德说,道德超乎人类的经验。尼采说,良好的社会需要强力的领袖。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世界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描述,还有一种我们应当遵循的自上而下的准则。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伊壁鸠鲁顺着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思路,提出世界的构成无须一大堆特殊物质(包括灵魂和幽默),只靠两种东西——虚空和原子就足以。伊壁鸠鲁说,一切都由小到看不见但坚不可摧的原子构成,中间隔着虚空;原子服从自然规律,每一种现象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对公元前4世纪而言,这个结论可谓有着惊人的先见之明。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一场战斗的偶然结果,有可能提前加快一个国家的覆灭,也可能推迟它,但如果这个国家注定要覆灭,那它迟早都会发生。
马特·里德利
/
《自下而上》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