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李善友
混沌大学创办人
李善友,酷6网创始人,CEO。 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曾先后在摩托罗拉、美国铝业集团、博士伦公司等大型外企以及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搜狐任职。
我们便可以将解题家与理论家类比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业者。普通创业者解决的是极限点的问题,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创新创业家解决的是边界问题,是破界创新,它让原有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李善友
文化是一个非常含糊的词,也许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明白文化是什么,但纳德拉不一样,他认为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思维。纳德拉说:“文化或许是一个模糊、难以捉摸的词。对一个组织来说,与文化最相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坚守的价值观、风俗、信仰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实践。但我认为,文化是一个由个体思维组成的复杂体系,比如在我前面的这些人的思维。文化是一个组织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但塑造它的是个人。”这是一个非常睿智的观点,很难从内容层面说清楚文化是什么,所以应该从思维结构入手。
李善友
为什么说哥白尼引导了天文学的革命呢?他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新的逻辑?其实并不是,实际上,哥白尼引导的天文学革命起始于他发现了旧系统的逻辑失洽。他提出日心说,并不是因为他发现了某种新逻辑,而是他想改变当时已经失去效力的天文历法。
李善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用哲学推导的方式发现,如果在光速运动的情况下,时间不再是绝对参考系,光速不变才是绝对参考系。在光速运动的环境下,时间的地位从绝对参考系降级为“相对时间”,而时间也应该建构在光速不变的基础之上。
李善友
为了打破原有系统的限制,爱因斯坦提出了最大胆、最彻底的推论,从根基上否定了经典力学。他认为,地球之所以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并不是因为太阳对地球有一个引力,换句话说,万有引力并不是真正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按照爱因斯坦的设想,大质能的物体会造成周围的时空场弯曲,如果有其他物体在这个时空中运动,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自然会呈现出弯曲的运动轨迹。
李善友
为此,人类在知识的获取和传授过程中,通常都是默认未来不会变化,节约大脑的预算空间,从而用较小的能量消耗,维持了生存所必需的认知能力。就像我的老师、自由学者王东岳先生所说的那样,“你必须将上述结论作为有效证明且武断地接受下来,否则,你将陷入永无所知的困境。从本质上讲,知识在一定时空边界内帮助我们得以求存,但它并不能帮助我们得到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它是根本做不到的”。尽管现阶段的所谓知识并不是真理,但它对于维护我们的生存足够了,这就叫“求存不求真”。
李善友
王东岳老师在《知鱼之乐》中曾经提到,“‘真’这种东西,原本应该是指剔除了主观性之后所预留下来的纯客观成分,可你借以获知对象的唯一手段偏偏就是那主观属性本身,除此以外,你一无所有”。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人类思维的终极窘境,叫作“形而上学禁闭”,我们只能用我们的主观认知属性去认知客体,那么当然就被主观属性禁锢。
李善友
万物至理的大前提是更根基的第一性原理,即如果你把整个宇宙当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也有它根基的第一性原理,科学家把它称为“万物至理”。
李善友
推翻一个结论,不要从结论入手,而是要从它的隐含假设开始,如果根基的隐含假设不成立,结论自然不成立。这也是辩论高手的常用方法,从基石和结构切入,不要从内容入手。
李善友
屠龙的少年最终往往会变成恶龙。
李善友
贪婪、无知不足以解释这种盲目的跟风,即便在受伤害的人中有很多是聪明人,但共同的集体信念,哪怕是明显违背常识,也会主导群体思维。
李善友
他首创了一种演绎法思维方式:从为数不多的公理出发,推导出所有定理和命题,从而构建了整个平面几何体系。
李善友
所有重大科学革命都是由范式转换引发的。
李善友
所以要想实现破界创新,我们首先必须打破自身的认知边界,然后才能进入一个更大的真理时空,从更高的维度去建立更庞大的系统。
李善友
所以,我们从小到大信奉的“眼见为实”的准则未必很准,恰恰是眼睛扭曲和遮蔽了事实。我们所认同的正确,只是一种在“简化”和“扭曲”之后的约定俗成而已。
李善友
所谓逻辑自洽,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体系环节自身可以自圆其说;二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与相关事实之间可以相互证明。
李善友
所谓客观,其实一直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因为只要具备“观”的过程,客体就会被主观认知覆盖;甚至连“真理”都是一个自我背叛的词,“真”经过“理”的过滤就会失真。
李善友
所谓反共识,其实就是将批判性思维、普遍怀疑、不可知论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李善友
所谓的客观事实,都是用主观信念覆盖于其上,而且根本无法与主观信念相剥离。如果你没有主观信念,你就无法感受到客观事实,而一旦你用主观信念去处理,那么“客观”两个字就不存在了。
李善友
虽然演绎法思维可以从逻辑的维度高效地解决某个领域的全部问题,但演绎法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不能证伪。
李善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