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菲利帕·佩里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
菲利帕·佩里(Philippa Perry)是一位英国的心理治疗师和作家,她以撰写有关心理治疗和个人发展的书籍而知名。著有《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沙发上的心理学》等。
和谐伴侣关系的关键,在于积极回应及表示兴趣。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也适用于所有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
菲利帕·佩里
孩子黏人只是一个阶段的表现,等小孩慢慢长大,不再那么黏人以后,你可以重拾工作、朋友和休闲娱乐,而且未来肯定会有一天,孩子不再需要你,并想方设法远离你。
菲利帕·佩里
孩子常会勾起我们内心旧有的感受,导致我们面对孩子时,不小心就因为那些被勾起的情绪而产生反应。
菲利帕·佩里
对于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
菲利帕·佩里
当然你还是会偶尔怀念一下过去的生活,但你也需要努力接纳新生活并拥抱它。
菲利帕·佩里
当你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提出要求的事情感到愤怒时(或产生其他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挫折感、嫉妒、厌恶、恐慌、恼怒、恐惧等等),最好把它视为一个警报。那个警报不是在提醒你,孩子肯定做错了什么,而是表明你的记忆闸门又被打开了。
菲利帕·佩里
游戏是孩子主导的时间,他会决定做什么活动,也会指定你在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当孩子需要你时,你先陪孩子一起启动游戏,之后随着他沉浸在游戏中,你就可以逐渐抽离了。
菲利帕·佩里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一旦选择太多,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选起。面对太多玩具时,他们可能在玩具之间换来换去,而不是认真玩一个玩具很久。
菲利帕·佩里
养成和孩子在一起的习惯,不是一起做事情,而是陪伴他,让他主导。从旁边观察与帮助他,而不是直接伸出援手。协助他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做事。
菲利帕·佩里
关注孩子不是指你一直称赞他做得好,关注孩子也不是指你要批判他。孩子需要的是有来有往的对话。你在幼儿身上投入这种关注越多,未来需要弥补的裂痕就越少。
菲利帕·佩里
在事情发生前,我们应该先告诉孩子即将发生什么事,并停顿一下。养成这个习惯很重要。比如,假设孩子坐在婴儿车里,你要把他抱出来,放到汽车座椅上。你可以说“我现在把你抱到汽车座椅上。”然后稍作停顿,等他听进去。接着向孩子确切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现在我要解开你的安全带,把你抱出来,放在汽车座位上。”人类是通过聆听来学习语言的,比语言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之间的来回交流。
菲利帕·佩里
一些育儿理念认为,婴儿对父母影响小(要求不多、听话)是好事。但是,通过操作婴儿使婴儿尽量不要对你产生影响,那是不人道的,你需要让孩子影响你。如果你不这样做,孩子必须过度调适才会产生归属感,那会使他们是去自我意识及一些人性。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的身体离孩子很近,却没有察觉孩子发出的信号,例如你在看手机或电脑,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困扰。长时间在孩子面前刷手机,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那种空虚可能使人日后对某种东西上瘾,此外,孩子也可能因此对手机上瘾。你的孩子需要与你联系才能促进大脑发育。为孩子留出充足的交流空间。
菲利帕·佩里
如果孩子看什么东西,也能跟着注意,让孩子带着你看她喜欢什么,那比一直拿东西给她看效果更好。
菲利帕·佩里
当孩子在痛苦中感到无助时,他们会开始抽离,切断自己与痛苦的联系。抽离痛苦的缺点是,人们会突然想起自己主动断绝的感觉。那种感觉会让你不舒服、不安。如果你以不回应来训练孩子不要哭,你是在教孩子怎么抽离感受。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让她更有安全感。
菲利帕·佩里
婴儿来到世界上会和人建立依附关系。有安全型依附关系、不安全型依附关系、逃避型依附关系、排斥型依附关系。如果在襁褓时期她对亲密关系和食物的需求都能获得满足,建立的就是安全型依附关系。长大后会认同自己、心态乐观、欣赏他人、与他人融洽。(在婴儿几个月大的时候比较黏人,这是因为与你在一起她有安全感,是好事。你经常陪伴她,当她获得物体恒存感,即你不在她身边,她也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时,就不会黏你。)如果小时她的哭喊要很久才能得到回应,甚至久久得不到回应,她建立的就是不安全依附关系。长大后容易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不易找到自己的优点、欣赏他人。(不要再听信小孩子哭几声怎么了论调)如果她的哭泣得不到回应,导致她放弃哭泣,长大后就不愿意与他人亲近,形成逃避型依附关系。如果她小时受到了虐待,就会把别人视为伤害的来源,形成排斥型依附关系。
菲利帕·佩里
大多数家庭都会争吵,重点是如何处理及化解冲突。要会尊重及欣赏彼此。为了处理分歧,你应该先弄清你对环境的感受并让对方知道。下一步是了解对方对环境的感受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争论时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例如“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 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人们大多不喜欢被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比较容易听进去。
菲利帕·佩里
养育孩子会给自己、夫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你们对彼此及孩子心生怨恨。对于这种怨恨,承认它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能够接受、处理、拥抱变化,比抵御改变,试图找回失去的东西更积极有效。
菲利帕·佩里
即使你和孩子的另一位家长分居,只要你以尊重的方式提到对方,那就不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如果带他来到世间的其中一个人经常被称为坏人,孩子往往也会把这种想法加以内化,认为自己是坏人。如果父母离异,孩子仍能与双方定期密切的接触,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往常一样,性格也不会变的忧郁或者好斗。
菲利帕·佩里
你和跟你一起生活的人,构成了孩子的环境。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亲子关系以及你与周围人的关系。重要的不是家庭的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青少年认同这句话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但父母认同这句话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三。这是因为父母或照顾者关系不和睦时,孩子经历的情感痛苦是成年人看不见的。
菲利帕·佩里
«
1
2
...
11
12
13
14
15
16
17
...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