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有限
人们很容易在自己所坚守的立场上附着不着边际的价值,但我们必须警惕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类所搭建的任何理论高塔都可能是随时倾覆的巴别塔。以赛亚·伯林将思想家分为刺猬与狐狸两种,刺猬之道,一以贯之,是为一元主义,而狐狸则圆滑狡诈,可谓是多元主义。
罗翔
资源有限,而占有资源的欲望是无限的,这是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熊浩
我们建议大家在探讨利益时,询问开放式的问题,而非封闭性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询问封闭式的问题,只能获得有限的信息。第二,很多封闭式的问题,包含着傲慢,即言说者在询问时已经加入了自己的预判,提问不是为了知道,而是确认自己既有的判断。
熊浩
但应当注意的是,有的人会打着重视速度的旗号,在查找信息时做得非常潦草、不够充分。有的人的确是连专家的意见也不咨询,也不打开自己的信息收集“接收器”,就直接盲目地开始行动。这种人往往会无视“快速收集信息,考虑整体,提出替代方案,进行比较检,决定后坚持执行”这一套基本流程,仅是凭借有限的信息、自己的喜好以及过去的经验来做决定并行动,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赤羽雄二
做规划是利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履行好责任的关键一步,但是,做规划也有可能成为分心的巧妙伪装。
赖德·卡罗尔
每个人都有能力献计献策(否则团队就不需要他们了),然而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却没能有效地表达意见;然后,群体中的某一个成员根据其掌握的有限的信息表达了某种偏向性,从而使得整个动态机制朝一个方向偏离;于是,人们开始分享能够证实这一观点的信息,并下意识地保留可能引发质疑的信息。这时候思维的多样性被吞噬了,造成了一种经济学上称为“信息瀑布”的现象。
马修·萨伊德
著名哲学家詹姆斯·卡斯的一书说,世界上总共只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因物质而发起的游戏,比如经商、创业、成名、成家,甚至建设一个国家,都是有限游戏;另一种就是无限游戏,是因精神而发起的游戏,比如科学、艺术、宗教等,所有的人不是为了终结游戏,而是为了延续游戏。有限游戏带给人的是短暂的快乐,而无限游戏却可以持续带给人一种使命感。
陶勇
时间开启了我们通向世界的有限通道。对我们这些大脑基本上由记忆和预见构成的生物而言,时间就是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我们身份的来源。
卡洛·罗韦利
事物相互关系外观的整体包含了一种超越有限知识的无限性。
怀特海
大学教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将真正的自我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其实他也不是多么博学,但他懂得思考,明白如何灵活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慧的增长伴随着知识的削减,因为人们掌握的知识细节会融会贯通,演变成普遍原理。在将来的生活中,人们会根据情况需要,将重要的知识细节再次拾起;但养成将普遍原理烂熟于心并灵活运用的习惯,才算最终拥有了智慧。
怀特海
我们需要了解获得权益回报和赚取薪资报酬的区别。如果你是通过出租时间来换取报酬的,即使从事律师和医生等高薪职业,你能够获得的报酬也非常有限,不足以让你实现财务自由。而如果拥有企业股权,你就可以获得被动收入——即使你在度假,企业也在帮你赚钱。
埃里克·乔根森
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古典
言语的效果是有限的,行为可以让效果进一步发挥。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此外,爱也无法延迟给予:它无法等到周末再给,孩子每天至少都需要从一位家长身上获得爱。
菲利帕·佩里
你以专制的方式支配孩子,也是在教他以这种方式处事。万一孩子因此以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是正常的、可取的,那怎么办?如果你的教养方式大多是把你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从这种方式学到的关系模式也是有害的。孩子只学到这种有限的角色选择时(“行动者”与“接受行动者”,或者说,“支配者”和“顺从者”),那会大大限制他身为人的潜力。
菲利帕·佩里
人是通过选择来自我塑造的。但是,穷尽我们自己的禀赋,选择的空间仍然有限。
李天田
老喻:“工程思维就是永远以资源有限、条件不足为前提,去实现现实世界的目标。”
李天田
本科生应该去那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著名学校,因为它们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本科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本科生所学的具体内容大多数对后面的工作帮助有限。而对于硕士生来说,则要找一个好的城市,因为那里的机会要比偏远落后地区多得多。对于博士生,最重要的则是教授和实验室,因为专长教育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吴军
我认为最有助于儿童艺术创作的是一种不干预儿童自然成长规律的家庭氛围;只要成人的干预没有限制孩子,那么多数孩子都能随意且富有创造力地表达自己。
维克多·罗恩菲德
在这个新时代里,你的收入将不再取决于你工作的时间,而是取决于你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都做了些什么。
博恩·崔西
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将各科教育与儿童活动统整起来,每一个大单元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让师生共同参与。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家庭和社会),在主题的导向下,各科教师协调动作,相互支持,相互迁移,相互补充,充分把教育、教学内容中的“相似块”集合在一起,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们利用大单元情境课程相互作用的一致性,加大教育的力度,使有限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深度、密度上得以拓展,强化了教育的效果。这不仅为课的综合找到了出路,而且也体现了课程综合的优越性。
李吉林
«
1
2
...
14
15
16
17
18
19
20
...
42
43
»